子栏目
  • 通假字
  • “刈”·通假字

    通“”。 《尔雅·释诂(下)》:“,治也。”按:“”字亦作“刈”。(叶德辉《同声假借字考》下)...

    “剪”·通假字

    通“箭”。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还知彼处有倾摧,如剪射空随(堕)志(至)地。”...

    “前”·通假字

    1.通“翦”,浅黑色。按:前,《集韵》子浅切,上声, 韵;今音jian。 《周礼·春官·巾车》:“木路,前樊鹄缨。”注:“前,读为‘缁翦’之‘翦’。翦,浅黑也。木路无龙勒,以浅黑饰韦为樊,鹄色饰韦为缨。” 2.通“翦”,翦灭(消灭)。 《吴子·论将》:“进道易,退道难,...

    “解(二)”·通假字

    通“谐”。按:说本徐仁甫《广释词》卷四。 晋陶潜《乞食》诗:“主人谐余意,遗赠岂虚来。”按:“谐”一作“解”。...

    “解(一)”·通假字

    1.通“嶰”,山间沟壑。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德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整理小组注:“‘解’疑读为‘嶰’,指山谷间。”《汉书·律历志》:“解谷。”即嶰谷。 2.通“廨”,官廨(官署通称),公(办公的地方)。 《管子·五辅》:“上弥残苛而无解舍,下愈...

    “分(六)”·通假字

    通“半”。按王力《同源字典》谓“分”、“半”为文元旁转,音近义通。 《公羊传》庄公四年:“师長分焉。”注:“分,半也。”《荀子·礼论》:“然则何以分之?”注:“分,半也。”又《仲尼》:“以齐之分奉而不足。”注同。《列子·周穆王》:“人生百年,昼夜各分。...

    “分(五)”·通假字

    通“彬”。分分,犹“彬彬”。按:“邠”,即“豳”,音义同,地名,邠,从阝(邑),分声(与“彬”同)。亦可谓“分分”即“份份”,而据《说文》知“份份”即“彬彬”。 《荀子·德效》:“分分兮其有始终也。”...

    “分(四)”·通假字

    通“房”。 《拍案惊奇》卷三十八:“元(原)来引姐有个堂分姑娘,嫁在东庄,是与引姐极相厚的,每事心腹相托。”...

    “分(三)”·通假字

    通“粉”。 《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变文》:“将思薄福,广造恶因。碎骨分身,为将为是。”...

    “分(二)”·通假字

    通“紛”,纷纷,众多杂乱。 《管子·势》:“分其势众。”郭沫若等集校:“‘分’假为‘纷’,乱也。”《荀子·儒效》:“分分乎兮其有始终也。”《淮南子·缪称训》:“禍之生也分分。”注:“犹‘纷纷’。”《鬼谷子·抵 》:“天下分错,上无明主。”《後汉书·张衡...

    “分(一)”·通假字

    1.通“份”。 《左传》定公四年:“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二程语录》卷十七:“伊川复曰:‘子以为何人分上事?’对曰:‘圣人分上事。’”《王粲登楼》剧一正末白:“看学土分上,我辞他一辞。”《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哥嫂倘有失礼处,父母分上休计...

    “切(四)”·通假字

    通“刺”。按:今山东一带方言“切”音仍与“刺”近,当是古音遗存。 《仪礼·燕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按:清高翔麟谓“切”与“刺”同。(《说文字通》卷四),清吴玉搢《别雅》卷四:“风音讽;切音刺,义与刺同。史传有用‘讥切’者,亦‘讥...

    “切(三)”·通假字

    通“責”。按:朱起凤《辞通》:“‘切’与‘责’声近义通。” 《汉书·霍光传》:“王莽子男忽侍中,扬语曰:‘帝崩;忽常(尝)在侍中,安得遗诏封二子事! 群儿自相贵耳。’光闻之,切让王莽,莽酖杀忽。”《後汉书·陈忠传》:“灾 变咎,辄切免公台。”注:“切,责也。...

    “切(二)”·通假字

    1.通“竊”,盗...

    “切(一)”·通假字

    通“砌”,阶石。 《文...

    “刃”·通假字

    1.通“仞”,古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屯部》;“刃,叚(假)借为‘仞’。” 《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仞’本作‘刃’。”唐孔颖达疏:“仞音刃,字又作‘刃’。”《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刁”·通假字

    通“叼”,衔。 《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可巧见他刁着一根小烟袋儿。”又第十四回:“公子才走过桥,又见桥边一个老头子着一个筐子,刁着根短烟袋,蹲在河边在那裏洗菜。”《负曝闲谈》第二十七回:“那个刁着小烟袋,一声不语。”...

    “刀(二)”·通假字

    通“刁”,刁斗。 《史记·李将军列传》:“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南朝宋裴駰集解引孟康云:“以铜作鐎器,受一斗,昼炊饭食,夜击持行,名曰刀斗。”唐司马贞索隐:“刀音貂。”...

    “刀(一)”·通假字

    1.通“舠”,小船。按:“刀”、“舠”古同属端母宵韵。 《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 曾不容刀。”(按:字书引作“舠”,《说文》引作“”,小船。)汉郑玄笺:“小船曰刀。”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释文》‘刀’字作‘舠’,《说文》作‘’,并音刀。 瑞...

    “函”·通假字

    1.通“含”(或“涵”),包含,容纳。 《诗经·周颂·载芟》:“播厥百穀,实函斯活。”《礼记·月令》:“羞以含桃。”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含’亦作‘函’。”《史记·礼书》:“函及士夫。”按:《班马字类》卷二:“音含。”《汉书·叙传(上)》:“函之如海。...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