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栏目
  • 通假字
  • “母(二)”·通假字

    通“魅”。旱母,即“旱魅”,旧时谓能致旱灾的神;亦用以讽刺。 《诗经·大雅·雲汉》:“旱魅为瘧,如惔如焚。”疏:“《神异经》曰:‘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梁书·安成康王秀传》附南浦侯(...

    “母(一)”·通假字

    1.通“姆”,乳母。 《国语·越语(上)》:“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三国吴韦昭注:“母,乳母也。” 2.通“姆”,女师。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吾闻之也:妇人夜出,不见傅、母不下堂。”何休注:“礼,后、夫人必有傅母,所以辅正其行,卫其身也。选老大...

    “毋(三)”·通假字

    通“侮”。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古佚书《称》:“行曾(憎)而索爱,父弗得子;行毋而索敬,君弗得臣。”...

    “毋(二)”·通假字

    通“不”。按:参看杨树达《词诠》卷八。 《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天毋已清将恐莲(裂),地毋已宁将恐发,神毋已〔灵将恐歇〕,谷毋已〔盈将恐〕渴(竭),矦(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欮(蹶)。故必贵以贱为本...

    “毋(一)”·通假字

    通“无”,没有;不。 《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程子曰:“此毋字,非禁止之辞。圣人绝此四者,何用禁止。”朱熹注:“绝,无之...

    “毌(二)”·通假字

    通“弯”。按:“毌”、“贯”为古今字,“贯”字通“弯”,故“毌”可通“弯”。 《史记·匈奴传》:“士力能毌弓,尽为甲骑。”唐司马贞《索隐》:“(毌)音弯。”按:《汉书》作“弯”。...

    “毌(一)”·通假字

    通“贯”。按:《说文·毌部》:“毌,穿物持之也。”清段玉裁注:“古‘贯穿’用此字,今‘贯’行为‘毌’废矣。” 《墨子·备城门》:“疏束树木,令足以为柴搏,毌前面;树长七尺一,以为外面。”...

    “毉”·通假字

    1.通“瑿”。 《韵会补》:“松脂千年为茯令,千年为虎珀,千年为毉。” 2.通“翳”,木名。 晋崔豹《古今注》下《草木》:“翳木出交州,色黑而有文,亦谓之鸟文木也。”又云:“‘翳’或作‘毉’。” 3.通“醫”,治疗;醫者;醫術。 《国语·越语(上)》:“将免者以告,...

    “毆(三)”·通假字

    通“敺”、“驅”,驅使;驅逐;驅除。按:《集韵》谓“毆”可训为“驅”,而“驅”乃“敺”之假借字。按:毆,毆打。 《周礼·春官·占梦》:“遂令始难(雠)殴疫。”《战国策·赵策(三)》:“(赵武灵王)曰‘虽殴(今本作‘ ’)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汉张衡...

    “毆(二)”·通假字

    通“慪”。 《醒世恒言》卷四:“秋山道:‘不要说起,受了这班泼男女的殴气。’”《水浒传》第六十一回:“为何小人只是走了出来,在家裹便要殴气。”...

    “毆(一)”·通假字

    通“嘔”,嘔吐。 《华阳国志·後贤志》:“囚(杨)稷,欲以送(孙)皓,稷殴血死。”《太平天国轶闻》卷二:“日夜谋攻不克,愤殴血卒。”...

    “毁”·通假字

    1.通“燬”,烈火;焚烧。 《诗经·周南·汝坟》:“王室如毁。”毛传:“毁,火也。”《晋书·温峤传》:“峤遂毁犀角而照之。” 2.通“譭”,诽谤。 《管子·形势解》:“毁訾贤者之诵訾。”《论语·子张》:“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

    “殿(二)”·通假字

    通“镇”,镇守,镇抚。按:“殿”通“填”,“填”又通“镇”,故“殿”可通“镇”。 《诗经·小雅·采菽》:“殿天子之邦。”毛传:“殿,镇也。”《左传》成公二年:“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一)”·通假字

    通“定”,决定,确定;安定。 《诗经·小雅·采菽》:“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墨子·尚贤》:“以官服事,以劳殿赏。”清孙诒让间诂引清俞樾曰:“‘殿’者‘定’也。‘殿’与‘定’一声之转。”...

    “��(二)”·通假字

    1.通“繫”,繫於(依附於)。 《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碑》:“或著形像於列图,或颂於菅(管)孙(弦)。”清袭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故大而冢土明堂,辨礼之行於某地;小而衣冠鼎俎,知礼之乎某物。” 2.通“繫”,拴繫,引申为豢牧禽畜;又喻指拘繫囚禁。《周礼·...

    “��(一)”·通假字

    通“擊”,打,攻。 《周礼·冬官考工记·庐人》:“兵同强。”唐贾公彦疏:“以殳,长丈二而无刃,可以打人,故云兵也。”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申之义,以畸。”整理者注:“读为‘擊’。 畸,邪。 此句意为打擊邪恶的人。”...

    “殹(三)”·通假字

    通“也”(语助词)。 《古文苑·石鼓文(之五)》:“马□流水洴...

    “殹(二)”·通假字

    通“繄”、“已”、“矣”,语句末助词。 《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秦斤铭》:“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殹,如後嗣之者。”清阮元释:“江郑堂注:‘...

    “殹(一)”·通假字

    通“兮”,句中语助词。 《石鼓文》:“洴殹沔沔。”...

    “殷(三)”·通假字

    通“膺”,当。 《史记·天官书》:“衡殷北斗。”宋均曰:“殷,当也。”(唐司马贞《索隐》引)...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