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栏目
  • 通假字
  • “殷(二)”·通假字

    通“隐”。 《周易·豫》:“殷荐之上帝。”葉德辉《同声假借字考》卷上:“殷,京作‘隐’。”《刘熊碑》:“勤恤民殷。”《隶释》:“以‘殷’为‘隐’。”...

    “殷(一)”·通假字

    通“慇”,痛;忧虑貌,忧伤貌。 《诗经·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尔雅·释训》:“慇慇、惸惸……憂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今作‘殷殷’。”三国魏阮籍《咏怀》诗:“感物怀殷忧,悄悄兮心悲。”梁江淹《伤爱子赋》:“傃慇忧於上旻。”“慇...

    “殽(三)”·通假字

    1.通“效”,效法。按:殽,《集韵》後教切,去声,效韵;今音xiao。按:今吴语亦有读“效果”之“效”与“殽”相近同者,当是古音遗存。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小部》:“殽,叚(假)借为‘效’。” 《礼记·礼运》:“是故夫礼必本於天,殽於地,列於鬼神。”唐孔颖...

    “殽(二)”·通假字

    1.通“崤”,崤山。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晋人禦师必於殽。”晋杜预注:“殽在弘农、渑池县西。”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殽,本又作‘崤’。”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2.通“淆”,混杂,错乱。按: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汉书·食货志》...

    “殽(一)”·通假字

    通“肴( )”,煮熟的鱼肉;泛指菜肴。 按:《说文》:“殽,相杂错也。”按:清段玉裁注:“经典借为‘肴’字。”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小部》:“殽,叚(假)借为‘肴’。” 《仪礼·特牲馈食礼》:“众宾及众兄弟、内宾宗妇,若有公有司私臣,皆(烝)。”汉郑玄注:...

    “殻”·通假字

    通“慤”。殼殼,同“慤慤”,诚笃貌。 唐释贯休《送僧归南康》诗:“殼殼学得律,还乡见苦情。”...

    “殸”·通假字

    通“聲”。按:《集韵·清韵》:“聲,《说文》:‘音也。’亦姓。古作‘殸’。”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顺道》:“用力甚少,名殸章(彰)明。”...

    “殺(五)”·通假字

    通“竄”。 《尚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按:《孟子·万章(上)》作“杀三苗于三危。”清钱坫据此谓“杀”与“窜”通(《十经文字通正书》卷三)。...

    “殺(四)”·通假字

    通“察”。 《仪礼·乡饮酒礼》:“以时察守义。”注:“察,或作殺。”清钱坫据此谓“是‘殺’与‘察’通”(《十经文字通正书》卷三)。...

    “殺(三)”·通假字

    1.通“煞”,凶神恶煞,传说中的恶鬼。 汉王充《论衡·订鬼》:“杀鬼之至者,庚辛之神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偏傍之书,死有归杀。子孙逃窜,莫肯在家;书瓦书符,作诸厌胜;门前燃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幸断注连;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

    “殺(二)”·通假字

    通“弑”,臣子杀君父。按:“殺”、“弑”双声通假。 《春秋》僖公九年:“晋里克殺其君之子奚齐。”《左传》:“冬十月。里克殺奚齐于次。”又隐公四年经:“卫州吁弑其君完。”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弑,本又作‘殺’。”又僖公二十四年:“而弑晋候。”《经典...

    “殺(一)”·通假字

    1.通“ ”,散布。按: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米部》:“ ,亦省作‘殺’。” 《墨子·备城门》:“置器备,殺沙砾铁,皆为环斗。”清毕沅校:“殺,‘ ’省文。”按:此“ ”即“撒”。 2.通“ ”,流放。按:王国维《高宗肜日说》:“古训‘殺’为‘放’,非必诛死之谓。...

    “㱿(三)”·通假字

    通“嗀”,呕吐。 《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臣有疾,异於人,若见之,君将之,是以不敢。”清阮元校勘记:“石经本‘’作‘嗀’,《释文》作‘嗀’,案:《说文》字注云:‘欧兒(貌),从口,声,《春秋传》曰:‘君将嗀之。’《六经正误》云:‘嗀’作‘’,误。”...

    “㱿(二)”·通假字

    通“慤”,谨慎。按:《广雅·释诂(一)》:“,善也。”清王念孙疏证:“,与‘慤’同。《说文》:‘慤,谨也。’”清朱珔《说文叚(假)借义证》:“‘殼’为‘慤’之省借。” 《礼记·檀弓(下)》“孔子曰:殷已慤吾从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慤,本又作‘’。”...

    “㱿(一)”·通假字

    通“殼”。 《列子·黄帝》:“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葉乾。竟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一本作“殼”)宋张泳《馆中新蝉》诗:“嫩半遗红药也,细辈偏傍绿杨楼。”...

    “段”·通假字

    1通“碫”,椎物所垫之石。按:《说文·殳部》〔段〕清段玉裁注:“《大雅》:‘取厉取碫’。毛曰:‘碫,段石也。’郑曰:‘段石所以段质也。’古本当如此。” 《墨子·经说(下)》:“段、椎、锥俱事於屦,可用也。”高亨校诠:“段,借为‘碫’,盖碫者椎物所垫之石也。...

    “殯”·通假字

    1.通“賓”,賓客;賓服。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坤部》:“殯,叚(假)借为‘賓’。” 《礼记·曾子问》:“奠而後辞於殯,遂修葬事。”汉郑玄注:“殯,当为‘賓’,声之误也。”唐 孔颖达疏:“辞,犹告也。谓奠父之後,孝子告语于賓,以明日启父殯期节。既告賓,賓...

    “殫(二)”·通假字

    通“痰”。 《战国策·秦策》:“瘨而殚闷,旄不知人。”...

    “殫(一)”·通假字

    1.通“憚”,畏惧。 汉班固《西都赋》:“六师发逐,百兽骇殚。”北周庾信《周祀宗庙歌·皇夏》:“敬殚如此,恭惟执燔。” 2.通“癉”,...

    “殪”·通假字

    通“瘗”,埋。 《仪礼·覲礼》:“祭地瘞。”注:“古文‘瘞’作‘殪’。”...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