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栏目
  • 通假字
  • “殦”·通假字

    通“鹘”。 汉王逸《九思·连厄》:“殦鸦游兮华屋, 鹅栖兮柴蔟。”旧注:“殦,一作‘鹘’。”...

    “殢”·通假字

    通“滞”,滞留。 唐罗隐《西京崇德里居》诗:“进乏梯媒退又难,强随豪贵殢長安。”...

    “殣”·通假字

    1.通“墐”,掩埋。 《说文》〔殣〕字下引《诗》:“行有死人,尚或殣之。”按:今本《诗经·小雅·小弁》作“墐”。《荀子·礼论》:“刑馀罪人之丧……不得饰棺,不得昼行,以殣,凡缘而往埋之。” 2.通“覲”,覲见。按:“殣,道中死人,人所覆也。” 《汉书·礼乐志...

    “殞”·通假字

    通“隕”,坠落。按:《说文》:“陨,从高下也。”按:《广韵》:“殒,没也。” 《荀子·赋》:“列星殒坠,旦暮晦盲。”又《臣道》:“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国语·周语(中)》:“昔先王之教,懋帅其德也,犹恐殒越。”韦昭注:“犹恐坠落也。”明道...

    “殗”·通假字

    通“掩”。按:《方言》:“殗,碟,微也。宋卫之间曰殗,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病而不甚曰碟。”殗音ye。 《文...

    “殛”·通假字

    通“極”,穷迫;困厄。 《汉书·礼乐志》:“图匈虐,熏鬻殛。”唐颜师古注:“殛,穷也。”...

    “殖”·通假字

    1.“直”。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殖,叚(假)借为‘直’。” 《诗经·小雅·斯干》:“殖殖其庭,有觉其楹。”毛传:“殖殖,言平正也。” 2.通“埴”,粘土。 《管子·地员》:“土之次曰五殖。”《管子集校》第五八引汪继培云:“‘殖’即‘埴’之假...

    “殙”·通假字

    通“殙”。 《庄子·达生》:“以黄金注者。”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本亦作‘殙’。《说文》云:‘殙,瞀也。’”...

    “殉”·通假字

    1.通“徇”,传示。按:“殉”“徇”两字义符相同,故得通假。 《商君书·赏刑》:“颠颉後至,请其罪。君(晋文公)曰:‘用事焉。’吏遂断颠颉之脊以殉。”(用事,按照法令行事。) 2.通“徇”,巡回;逡巡。 《周礼·秋官·环人》:“有任器则令环之。”汉郑玄注引郑司...

    “殄”·通假字

    通“腆”,美善。按:《说文》:“殄,尽也。”按: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支部》:“殄,古文假‘殄’为‘腆’。” 《诗经·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殄。”汉郑玄笺:“‘殄’当作‘腆’。腆,善也。”疏:“‘腆’与‘殄’,古今字之异。”《正义》:“‘腆’、...

    “殃”·通假字

    通“央”,央求,请求。 《拜月亭》四折:“休休! 教他不要则休,咱设事则管殃及他则未?”...

    “殆(四)”·通假字

    通“诒”,欺骗。 梁王筠诗:“推心屏期殆。”...

    “殆(三)”·通假字

    通“治”,讼理;治理。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殆,叚(假)借为‘治’。” 《公羊传》襄公五年:“莒将灭之,故相与往殆乎晋也。”清王念孙曰:“‘殆’读为‘治’,治谓讼理也。”陈立义疏:‘殆’读为‘治’。‘殆’、‘治’古音相近,故字亦相通。……...

    “殆(二)”·通假字

    1.通“...

    “殆(一)”·通假字

    通“始”。 《诗经·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毛传:“殆,始。”按:清高翔麟亦训“殆”为“始”(见其《说文字通》卷四)。《列子·黄帝》:“殆矣夫。”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殆,一本作‘始’。”...

    “殀”·通假字

    通“夭”,夭折,短命而亡。 《孟子·尽心(上)》:“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楚辞》战国楚屈原《九章·惜往日》:“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

    “歾(二)”·通假字

    通“殁”,没,终,死亡(参看《说文》)。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楚王其不歾乎?”注:“不歾,言不以寿终也。”汉扬雄《太玄·耎》:“诎其节,执其术,共所歾。”范望注:“歾,尽也。”汉 顾炎武《与王仲复书》:“华阴王君无异有祖母张氏,年二十六,其君与小君丰继歾...

    “歾(一)”·通假字

    通“刎”,割。按:《说文》:“歾,终也,从歹,勿声。殁,歾或从殳。”歾,即“殁”。按:《集韵》:“歾,又武粉切,与‘刎’同。” 《荀子·强国》:“人知贵生乐安而弃歾仁义,辟(譬)之是犹欲寿而歾其颈。”唐杨惊注:“‘歾’当为‘刎’。”清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

    “殁(二)”·通假字

    通“刎”。 《吕氏春秋·上德》:“徐弱曰:‘若夫子之言,弱请先死以除路。’还殁头前于孟胜。”按: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吕氏春秋(二)》引清王念孙云:“‘殁’之言‘刎’也。”又《离俗览》:“(宾卑聚)每朝与其友俱立乎衢,三日不得,却而自殁。”按:清俞樾《...

    “殁(一)”·通假字

    1.通“没”,无有。殁齿,即“没齿”,终生。 宋 范仲淹《谪守睦州作》诗:“圣明何以报?殁齿愿无邪。”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做个虫蚁儿殁些儿慈悲,聒得人耳疼耳热。”明王世贞《说部·左逸》:“抑先王之不获正始也,殁齿有隐憾焉。” 2.通“没”,隐没,...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