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寺
官署名。朱元璋为吴王时,设太常司,洪武三十年(1397)改司为寺。掌管祭祀礼乐之事,隶于礼部。设主官卿一人,少......
提督四夷馆
官署名。仿元代会同馆而设。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设四夷馆,置译字生、通事,掌管通译语言文字之事。有蒙古、......
太医院
官署名。掌宫廷医疗事务。朱元璋为吴王时,于1364年改太医监为太医院。设院使、院判、典簿及御医等。医术分......
尚宝司
官署名。掌管宝玺、符牌、印章的使用。设官为卿、少卿、司丞等。明代玺宝都由内宫尚宝监女官掌管。用宝之时......
教坊司
官署名。掌管乐舞承应之事。以乐户充之,隶于礼部。设奉銮一人,正九品;左、右韶舞、左、右司乐各一人,从九品......
市舶提举司
朱元璋吴元年(1367)初置于福建、浙江、广东沿海各省,负责海外诸国朝贡贸易之事,辨使人表文勘合真伪,禁通番,......
都转运盐使司
朱元璋于龙凤年间即置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吴元年(1367)又置两浙都转运盐使司于杭州,太祖洪武二年(1369)又置长......
都转运盐使
都转运盐使司的长官。最初设立于龙凤年间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中。吴元年(1367)朱元璋置两浙都转运盐使司时,定......
宦官二十四衙门
官署名,亦称内府衙门,明代宫廷内侍奉帝后及其家族的机构,各官员由宦官充任。明太祖洪武年间(1368—1398)置......
内府衙门
明代官署名,即宦官二十四衙门。......
司礼监
明官署名,宦官二十四衙门中十二监之一,明太祖洪武年间(1368—1398)设置,它是宦官衙门中最重要的机构。内设......
票拟
也称拟票、票旨、条旨。指内阁阁臣对臣僚给皇帝的章奏等文书所拟的批答。起初由皇帝亲笔批答章奏,明代自宣......
批红
也称朱批。指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答,因为用朱笔,所以称批红或朱批。明初,由皇帝亲笔批示。明宣宗宣德以后,每......
宦官十二监
明代官署名,宦官二十四衙门的一部分,明太祖洪武年间(1368—1398)设置。包括司礼监(掌皇城仪礼、刑名、门禁,......
宦官八局
明代官署名,宦官二十四衙门的一部分,明太祖洪武年间(1368—1398)设置。包括兵杖局(掌制造军器),银作局(掌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