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徐寿辉

    元末天完红巾军领导人。一名真一,又作真逸。元罗田(今属湖北)人,布贩出身。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与麻城铁......

  • 刘福通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大宋红巾军领导人。颍州(今安徽阜阳)人。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与栾城(今河北栾城西)人韩......

  • 张士诚

    元末割据江浙一带的武装首领。小名九四,泰州白驹场(今江苏大丰西南白驹)人,出身盐户,以操舟运盐为业,平时多......

  • 懿璘质班

    元明宗和世次子。明宗遇害后,留居京师。天历三年(1330),封鄜王。至顺三年(1332)八月,文宗病死,遗命立明宗子......

  • 韩林儿

    元末大宋红巾军领袖。元栾城人(今属河北),祖辈是白莲教领袖,父韩山童仍以白莲教组织反元起义。至正十一年(1......

  • 内阁制度

    明代的内阁本为文书机构,其成员是从翰林院中选出几个善于起草制诰等文书的官员,职司代言,是皇帝的亲近侍臣,......

  • 殿阁大学士

    官名。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仿照宋朝制度设。当时任命礼部尚书邵质做华盖殿大学士,翰林学士宋讷任文渊阁......

  • 中书省

    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其官僚机构仍然采用元朝的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总理吏、户、礼、兵、刑、工......

  • 行中书省

    简称行......

  • 通政使司

    明代官署名。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创设。置通政司,设通政使(正三品),左、右通政(正四品),左、右参议(正五品......

  • 通政使

    通政使司长官。太祖洪武十年(1377)设。通政使为正三品。属官有左、右通政各一人,誊黄右通政一人,俱正四品,......

  • 三法司

    官署名。明代对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个司法机关的总称。刑部受理全国刑狱,主管审判;大理寺复核、驳正已审......

  • 大理寺

    官署名。始设于北齐,掌审核刑狱案件。隋、唐以后皆沿其制。朱元璋于吴元年(1367)初置大理司,设卿,(秩正三品......

  • 翰林院

    亦称玉堂,又称词林,为朝廷储才之地。入翰林为官者称为得清华之选,官品虽低,却有清贵之意。明翰林官得以入直......

  • 庶吉士

    庶吉士之名本于《尚书》的“庶常吉士”,指周朝官府中办理日常政务的士。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命考取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