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协办大学士

官名。清初,在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后设内阁,大学士那成为内阁的主官。满、汉各二人,正一品。一般以授大学士为拜相,通称中堂,位居文职之首,享有最高荣誉。雍正以后,于内阁满、汉大学士各二人以外,增设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从一品,...

英国入侵澳门

澳门在珠江口西南,面临南海,港湾适合停泊船舰。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葡萄牙人强行租借,以后即长期为葡人盘踞。嘉庆七年(1802)英国借口防止法国人入侵澳门,派兵舰六艘驶入澳门附近洋面,被清廷发觉后,被迫退出。嘉庆十一年(1806)英国与法国在欧洲发生冲突。嘉庆...

内阁制

内阁制是清初沿用的明制,以内阁为政府,大学士为宰执,典籍为首领,中书舍人为掾。清初用满文,故满员较多。清初拟旨有定例,内外大臣言官摺奏,则直接送给天子,天子御笔亲批,阁臣不得与闻。天子有诏,则面授阁臣,退而具草章以进,经天子批可,才能下达。天聪三年(1630...

天理教起义

天理教是白莲教支派八卦教的别称,活动的主要地区为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其组织形式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分为八区,每区都由教主负责组织工作。信教的人大多是贫苦农民,也有部分手工业工人、小贩、奴仆等参加。主要领导人为林清(药店店...

捐纳

捐纳就是以钱买官。清初文官捐纳始于康熙十三年(1674),当时因对三藩用兵,急需军费,暂开捐纳制。十六年左都御史宋德宜谏:“宜限期停止”虽然捐纳“既有济军需,亦慎重名器”康熙听从了他的意见,云南平定后,就停止。后来,西安、大同发生饥荒,永定河开工,又开捐纳...

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觐见乾隆帝

清初,对外贸易受清廷闭关政策的影响,受到了很多限制。乾隆时,英国政府派使臣马戛尔尼来华,准备与清廷交涉有关放宽通商限制的问题。 乾隆五十八年(1793),马戛尔尼以给乾隆帝祝寿为名,到热河行宫觐见乾隆帝,并提出几项涉及通商的要求。主要内容是:一、允许英国...

乾隆时西藏局势之稳定

清初,顺治帝和康熙帝分别赐于西藏喇嘛教首领以“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从而确立了达赖和班禅的地位,并规定了以后历世的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清廷册封的制度。雍正五年(1727),准噶尔部在西藏策动叛乱,杀死了清廷驻藏的官员康济鼐。清廷派滇兵万...

荐擢

荐擢是清代用人的一条有效途径,沿袭较久。远在努尔哈赤时期,设八旗,急需人才,曾谕群臣“必得贤才众多,量能授职”。皇太极即位后,重用儒臣范文程领枢密重事。天聪八年朱延庆上书举荐汉人陈极新、申朝纪,皇太极亲试后录用。天聪九年(1636)谕满、汉、蒙古各官,荐...

白莲教起义

白莲教发源于佛教的白莲社,原为佛教的一个支流。元朝末年,韩山童、刘福通等用白莲教义聚结群众,号称白莲会,以此进行反元的活动。明朝推翻元朝后,白莲会自然解体。到了明末,以徐鸿儒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又揭出白莲教的旗号以反抗官府,失败后,徐鸿儒被杀。到了清朝...

试贴诗

清代科举考试用的诗体名。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并限韵脚,冠以“赋得”二字,故又称“赋得体”。末尾必须歌颂皇帝,称为“颂圣”。...

博学鸿词科

清初,在科举制度中,由天子特诏举行者,有三科:博学鸿词科、经济特科、孝廉方正科。康熙帝崇尚实学。于十七年(1678)下诏:“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不论已仕、未仕,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亲试录用。其内、外各官,果有真知...

苗民起义

在湖南、贵州边界,是苗民的聚居区,雍正初年,清廷在这一带实行了改土归流的政策,统治权完全掌握在清廷派去的官吏手中。其后,汉族地主不断渗入侵占苗民土地,当地官员又残酷剥削和奴役苗民,导致苗民生活日益贫困,终于在乾隆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苗民起义。 乾隆六...

武科取士

清朝的武科取士,始于顺治元年。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戍、丑、未年会试。与文科取士相同。乡试定在十月。直隶、奉天在顺天府考试。各省于布政司考试。中式者为武举人。次年九月会试于京师,中式者称武进士。乡试、会试俱分试内、外三...

林爽文起义

乾隆五十一年(1786),以台湾彰化的林爽文为首领的农民起义军在当地揭起了抗清义旗。知县孙景燧、副将赫生额率官兵前往镇压,林爽文占据了有利地形坚守,官兵不敢进攻,就放火焚烧了附近的几个村落,这更激起了群众的义愤。十一月二十七日,林爽文率部夜袭清军,清军...

王伦起义

乾隆中叶以后,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统治阶级奢侈腐化,贪污成风,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再加上天灾不断,官府征税一再增加,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农民起义不断爆发。王伦起义即是一例。 王伦是山东寿张县农民,他利用清水敬的名义,组织当地农民练功,并给群众...

文科取士

清朝的科目取士,是沿袭明代的八股文制。以四书、五经命题,谓之制义。三年一大比,召集诸生在省考试,名曰乡试。中者为举人。第二年是举人考试,地点在京师,名曰会试。中式者为贡士。然后是天子亲自考试,名曰殿试,名第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曰状元、榜眼、探...

《贰臣传》之编定

《贰臣传》共十二卷,收录了明朝降清之大臣一百二十人。乾隆四十一年(1775),根据乾隆帝之谕旨编定。清初,由于政局不稳,反清力量此起彼伏,清廷对明降臣采取优容政策,给以高官厚禄,从而达到瓦解抗清力量之目的。至乾隆时期,清廷实力已趋巩固,社会经济也有了较大...

京师大学堂

清末高等学校,为北京大学的前身。1898年创立,是戊戍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目的在于“广育人才,讲求时务”。初设道学、政学、农学、工学、商学等十科。1902年后增设预备科(政科、艺科)及速成科(仕学馆、师范馆)。1903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及医学实业馆。1910...

清初学校

清代学校因沿明制。京师的最高学府称国学,并设八旗、宗室等官学。省一级辖府、州、县学。顺治进京后,把明代北监修整为太学,设祭酒、司业、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籍、典簿等官。设立六堂为讲课之所。六堂为: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广...

毁禁遗书

清初,为了维护满洲贵族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对于任何反满的思想和活动都进行严厉镇压。当时,在汉族知识分子中反满的意识十分强烈,因之,统治者大兴文字之狱,如康熙时的《明史》案、《南山集》案,雍正时的吕留良、曾静案等,对于涉及的有关人员,自然要受到严厉的惩...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