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田

明代王公贵族、官僚、宦官的庄园田地。庄田建立于明初。明太祖赐亲王庄田千顷,赐勋臣公侯丞相以下庄田多者百顷,又赐百官公田,以租入充俸禄。仁宗、宣宗之世赐王公勋戚田渐多。孝宗时赐外戚张鹤龄肃宁诸县田四百顷。英宗始赐宦官田,宪宗时,宦官汪直占荒地达二...

移徙

明朝称移民为移徙。移徙是明朝初期调整土地关系的重要方式,它是把狭乡的人户移往人少地多的宽乡以利屯垦。政府对移民采取优惠政策,如发给移民路费、耕牛、种子、车具和一定数量的粮食,三年不征赋税。移民中多为无田农民。太祖洪武三年(1370),移苏、松、嘉、湖...

流民

《明史·食货志》:“年饥或避兵他徙者曰流民。”其“避兵”者为明初的流民,“年饥”者为明中叶后的流民。元末之际,大量的农民为避兵祸成为流民,他们集中的主要地区是以郧阳为中心的荆襄地区,西起终南山东端,东南到桐柏山、大别山,东北到伏牛山,南到荆山,位于...

工匠轮班制

明代官办手工业中工匠服役形式。明代官办手工业中,采用轮班和住坐两种形式。《明史·职官志》:“凡工匠二等:曰轮班,三岁一役,役不过三月,皆复其家(取消家中其他赋役);曰住坐,月役一旬有稍食(官给柴、米、盐等生活补贴)。”凡籍隶京师之匠皆为住坐,每月必输工...

老人

明代乡官。设有里上,掌教人行善、调解争讼。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诏天下编制赋役黄册,规定里为乡村基层单位,由一百一十户组成。里中职务除设里长外,还设老人。里长由丁粮最多的大户担任,而老人则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承担。里长的职责在行政事务方面,如率...

粮长

明代征解田粮的基层半官职人员。太祖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规定把交田赋一万石左右的地方划为一区,政府指派该区内土地最多、具有威望的地主一人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经收和解运田赋。后来又在一区里加派一至两人任副粮长,辅助粮长办事。粮长每年必须在农历七月...

里长

明代在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设立的职务。里是分担差役的基层组织。《明史·食货志》:“洪武十四年(1381)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里长的职责有,每年由里长一名偕...

杂泛

明代徭役之一种。明初政府规定农民徭役为里甲、均徭和杂泛三种。里甲亦称甲役,是以户为单位的应役;均徭是按财产签派的徭役;杂泛是临时签派的杂役。杂泛在徭役中居次要地位,而里甲、均徭占主要地位,故称正役。属杂泛的项目有:斫薪、抬柴、修河、修仓、运料、接...

常役

明代役法之一种。粮长、解户、马船头、馆夫、弓兵、皂隶、门禁、库子、斗级、仓脚夫等为常役。常役即均徭中的力差,应役之时,要以人户丁粮多少产业厚薄的户则为准,户则高者应重役,户则低者应轻役。粮长、解户为钱粮的征收和解送者;马船头为负责车船运输者;馆夫...

差役

明代供官府差遣的无偿劳役。差役有里甲、均徭、民壮、杂泛四种。里甲是乡村基层组织的职役,职责有传递公事,催征税粮等。均徭是官府按民户丁粮多寡分派的经常性差役,分力差和银差两种。力差由应役者本人或雇人承担,从事皂隶、狱卒、门子、马夫、驿丁等差使。银...

均工夫

明太祖洪武初实行的按田亩派役的役法。亦称“均土”。太祖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命中书省定役法,把土地划分成一个个出役单位,有田一顷者每年出丁夫一人到京师供役三十日,土地不足一顷者,与他人土地合并计算,推丁夫一人服役,称均工夫。不久,编应天(今南京)十八...

赋役法

明代的田租徭役制度。课于田者曰赋。明初田赋,亦沿唐宋两税之法,夏有夏税,征麦;秋有秋粮,征米。又有丝、麻、钞、棉为两税的附纳品目。太祖朱元璋规定官民田赋,官田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芦地五合三勺四抄,草塌地三合一勺,没官田一斗...

民户

明代户籍之一。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诏编《赋役黄册》,天下府、州、县户口随田土编造黄册,分上、中、下三等,立军、民、匠等户籍。民户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推选其中丁粮多者十人为里长,余百户分为十甲。里长管辖里中事务。洪武二十八年(1395)二月,诏谕户部,...

灶户

明代从事盐业生产的民户。灶户之称始于五代,唐、宋时又有“亭户”、“畦户”、“锅户”等称。明初,定天下之户籍,灶户为四种户籍之一。灶户分上、中、下三等,每户中有正丁一,贴(辅助)以余丁一、上、中户以丁多,可贴丁二名或三名。明初沿用宋元旧制,对灶户较为...

匠户

明代手工业劳动者的户籍。明代匠户略似于唐代的“番匠”(唐代官办手工业中轮班服役的工匠)、宋代的“当行”(宋代官办手工业中由官府出钱雇用的工匠),而直接承袭元代的匠户。匠户服役分轮班和住坐两种形式。轮班三岁一役,役不过三月,政府免去其他一切赋役。住...

军户

明代军士皆另立户籍,其身份是世袭的。明代的户籍有军籍、民籍和匠籍三种。军籍隶都督府,民籍属户部,匠籍属工部。明朝初期卫所军士的来源,大抵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从征、归附、谪发、垛集。从征,就是原来参加农民起义军的所谓“诸将所部兵”。归附,就是元朝的军...

闰察

明代对京官不定时的考核。明太祖确定对京官的考核,六年一次。若有特殊情况,在正常时间外进行临时考核,称为闰察。...

外察制度

明代对地方官的考核制度。始于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对朝觐官(地方官)的考核。当时对官吏考核分三等,区别对待,“称职而无过为上,赐坐而宴。有过而称职者为中,宴而不坐。有过而不称职者为下,不预晏,序立于门,宴者出,然后退”(《明史·选举志》)。这是外察之始...

京察制度

明代对京官的考核制度。明代对京官的考核,由吏部尚书和都察院都御史掌管,吏部考功司郎中及都察院河南道监察御史协助办理。考核六年一次,在巳年和亥年进行。考核内容有八:贪、酷、浮躁、不及、老、...

年例

明代官制。即给事中、御史(即科道官)及部分吏部官吏,每年有一部分人按规定推转到地方或京师其他部门任官职的制度。...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