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运

明代一种漕运方式。成祖永乐中疏通会通河,朱棣命都督贾义、尚书宋礼以舟师运粮。宋礼造浅船五百艘,平江伯陈瑄继之,船增至三千余艘。时淮安、徐州、临清、德州各有粮仓。长江流域江西、湖广、浙江等省赋粮一律由民运到淮安仓。有司遣官军分段起运。自淮安至徐...

皇庄

明朝皇室直接占有的土地。皇庄早在明初即产生,燕王朱棣北征时,就把投降的蒙古人张福等徙入内地,让其开垦为业,这些土地即朱棣的私庄,他即皇帝位后,改称皇庄。有的皇庄叫宫庄,如仁宗洪熙(1425)时建立的“仁寿宫庄”和“未央宫庄”。其后皇庄日渐增多和扩大,孝宗...

京城九门税

北京顺天府九个城门所收之税。京城九门是:东为东直门、朝阳门、西为西直门、阜成门,南为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北为德胜门、安定门。各门名称为正统十年(1445)所定。明初于九门设税课司。城门税额为三十税一,由户部贵州司带管。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增市肆门...

均徭

明代徭役之一。均徭略似唐宋以来的色役(供官府支使的职役)。《明史·食货志》:“一岁中诸色杂目应役者,编第均之,银、力从所便,日均徭。”这是官府按民户丁粮多寡产业厚薄分派的经常性差役。分力差和银差两种。力差由应役者本人或雇人承担,有祇候、禁子、弓兵...

折色

赋税中把原定征收的实物(本色)改为征收其他实物或货币叫折色。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政府下令民户可用银、钞、钱、绢代税粮。银、钞、钱、绢、棉布、麻布等皆为折色。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云南以金、银、贝、布、漆、丹砂、水银代秋租,从此,田赋中专称米麦为...

本色

赋税中原定征收的实物叫本色。明初专以米、麦为本色。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政府下令民户可用银、钞、钱、绢代税粮:银一两、钱千文、钞一贯,皆折合米一石;小麦以米值十分之二折算;棉苎一匹,折米六斗、麦七斗;麻布一匹,折米四斗、麦五斗;丝绢等各以价值轻重而...

解户

明代均徭中力差(只出力不出银的差役)之一种,专为解送军需物资至京师内府的一种差役。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朱元璋令各处赋役必验丁粮多寡、产业厚薄以均其力,洪武十八年(1385)令有司定民户上、中、下三等造册备用,遇徭役取验,故称均徭。均徭项目有祇候、禁子、...

畸零

明代不编入里甲正役的零余民户。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下令全国编赋役黄册,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一人为甲首。每岁里长一名偕甲首一名率一甲之人应役一次。鳏寡孤独不任役者,附十甲后为畸零;持度牒(身份证)的僧...

白册

明代地方官吏因征派赋役而自造的簿册。黄册是明政府征派赋役的依据,它控制了全国人口户数,掌握了土地的占有状况,据以向农民征派劳役,摊派赋税。到明朝中叶,黄册制度已经大坏。这时官吏每逢大造时,但求符合原额,把十年前册中所载的人口姓名和地产情况照搬照抄...

鱼鳞册

明代编造的耕地籍册。鱼鳞册编造始于宋代。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命国学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量度田亩,绘定方圆,编制成册,因簿册状如鱼鳞,故称鱼鳞册。鱼鳞册与黄册互为补充,《明史·食货志》:“鱼鳞册为经,土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鱼...

黄册

明代编造的户口簿册。因其为征派赋役的依据,故称“赋役黄册”。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诏天下郡县编赋役黄册,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十户。每里编为一册,册之首,总为一图。每十年有司更定其册,名之“大造”,以丁粮增减而...

里甲

明代徭役之一种。略似宋代保役法(以保甲任差役)。里甲是分担差役的基层组织。《明书·赋役志》:“(洪武)十四年(1381),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十户。”甲有甲首。每年由里长一名偕甲首一名率领一甲之...

户帖

明朝洪武前期的户口册。太祖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下令调查人口,置户籍,藏于户部,置户帖发给百姓各自保存。户帖也称“户由”,登记民户的籍贯、丁口、姓名、年岁和产业。户帖创始于陈灌任宁国府知府时,他“访问疾苦,禁豪右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明史·陈灌传...

开中

即“开中法”,亦称“中盐”。明代准许商人向沿边缴纳粮草、马匹,以换取定额的盐引(官府发给商人运销食盐的凭证,明代分作大引四百斤,小引二百斤),凭引领盐,运销到指定地区。《明史·食货志》:洪武三年(1370)“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其后各行省边境多召商...

商屯

也称“盐屯”。明代盐商进行的屯田。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准许盐商向沿边缴纳粮草,以挽取定额的盐引,凭引领盐,运销到指定的地区,谓之“开中”,亦称“中盐”。其后各行省边境多召商中盐,以为军储。盐法、边计相辅而行。为了避免运输之苦,有的商人即在边地雇人...

民屯

明代由官府组织民户垦荒种粮的措施。民屯始于太祖洪武初年。屯田者有移民、流民及罪徒,所屯田属于国家。官府对屯田农民采取优惠政策,如发给路费、耕牛、种子、车具和一定数量的粮食,三年不征赋税等。民屯的赋税为,官给牛和种子者,十分税五;自备牛各种子者,十...

军屯

明政府组织军队垦荒种粮以自给的措施。太祖洪武初年,立民兵万户府,寓兵于农,令诸将屯兵龙江等处,康茂才成绩最大,太祖下令褒奖。后又遣邓愈、汤和诸将屯陕西、彰德、汝宁、北平、永平等地。太祖亲定屯田制度,规定:卫所驻军,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

屯田

明代由官府组织人力垦荒种粮充作军队给养或税粮的措施。明代屯田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三种。明代屯田始于太祖洪武三年(1370)。明代军屯所占土地共九千三百多万亩。制度规定:边防军队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军队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个屯军耕田五十亩,每年向...

民田

明代为私人所有并向政府缴纳赋税的土地。明代土地分民田和官田两种,其中以民田为主,但官田所占比重亦相当可观。个别地区民田只占半数左右,苏州、松江是官田最集中的地区,那里民田比重更...

官田

明代为封建国家或皇室所有并由政府征收地租的土地。《明史·食货志》言,明代官田种类是:“初,官田皆宋、元时入官田地。厥后有还官田,没官田,断入官田,学田,皇庄,牧马草场,城壖苜蓿地,牲地,园陵坟地,公占隙地,诸王、公主、勋戚、大臣、内监、寺观赐乞庄田,百官...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