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选举官吏的制度。即从地方上选取推官(掌勘问刑狱)、知县到朝内担任给事中、御史(即科道官)的制度。原为每年一举,或隔年一行。自从万历二十六年(1598)以来,行取不按时进行,吏部便将行取改为题留。...
明代对官吏的考核制度。任职三年的考核,叫“初考”,任职六年者“再考”,九年者“通考”,通过考核确定官吏是否称职及升降。...
明代选拔官吏的制度。即内阁大学士、尚书、侍郎、总督、巡抚等重要官职有空缺时,由朝内大臣在朝廷上推举人选,然后由皇帝点用的制度。...
明代科举取士制度。也叫廷试。会试中式的贡士,由皇帝在殿廷上亲自策问考试。中式名次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称传胪。状元授修撰,榜眼...
明代科举取士制度。每三年一次在京师举行的考试,各省乡试中式的举人皆可应试,时间在辰、戌、丑、未年的二月举行。分三场,初九日为第一场,三天后进行第二场,再过三天进行第三...
明代科举取士制度。每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的考试。凡本省生员及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录科、录遗考试合格者,均可应考。考试地点,直隶于京府,各省于布政司。每遇子、午、卯、酉年的八月考试。分三...
明代官吏选拔制度。即当地方官每隔三年到京城朝觐接受审查时,将其中合格的推官、知县,全部用题本上报皇帝留在京城,使之与合格的中书、行人等通行咨访于有关官员,而后选择合格者任命科道官。题留法是因行取法不能实行而取代以行的,在代替行取之初,科道官的考选...
明代会试取士制度。明代会试,初为统一试卷,不分地而...
明代选拔官吏的制度。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正式建立科举制度,规定以八股文取士。八股文是有特定格式的文章,包括“破题”、“承题”(也叫破承)、“起讲”、“题比”、“虚比”“中比”、“后比”、“大结”八个段落。“题比”又叫“入手”,是引入正文之始。“...
明代民间学校。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正月,下令在全国各地立社学,延师教民间子弟。十六年(1383)诏,民间立社学,官吏不得干预。社学学习内容是经史及明政府的《大诰》及律令。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令各处提学官及司、府、州、县官,严督社学,不许废弛。学习...
明代皇族子弟的学校。始于明神宗万历年间。规定宗室子十岁以上,俱入宗学。在宗室中推举一人为宗正,掌领其事。不久又增加宗副二人。子弟入学者,每年由提学官考试。其衣冠与其他生员一样。后来又规定宗学一律参加乡试,允许得中式。以后宗学渐多。当时镇国中尉朱...
明代府、州、县的教育机构和学府。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诏令全国府、州、县立学。谕中书省臣曰:“学校之设,名存实亡。兵变以来,人习战争,朕惟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昭代典则》,见《明会要》卷2...
即国子学。...
也称国子监。明代教育管理机构和中央政府所设的最高学府。朱元璋为吴王时(时在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创设。洪武元年(1368),令品官子弟及民间俊秀通文义者入学。不久,下诏选取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子学。又择年少举人赵惟一等及贡生董等入学读书,让他们...
又名阶官,即只有官阶实无职事的官。明代散官中文官散阶四十二,如荣禄大夫、文林郎等。武官散阶三十,如骠骑将军、龙虎将军、骑都尉等。《明会要·选举三》载宪宗成化二年(1466)规定,军民纳二百五十石,授正九品散官,加五十石,增二级,至正七品止。...
明代由宦官奉皇帝之命传旨授予的官,即“中旨(或称内批)授官”。始于明宪宗(朱见深)时。明宪宗初即位,命中官传旨,用二人为文思院副使,自后相继不绝。宪宗时,宦官利用司礼监干政,常骗取或假借皇帝命令授官,文武、僧道等杂流,被加以侍郎、通政、太常、太仆者,“...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始置。在京城置僧录司、道录司,掌管全国各地僧道之徒,隶于礼部。在京城以外府、州、县则设僧纲、道纪等司,分掌其事。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者作主官;只设官,不给俸禄。僧录司掌佛教事务,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左...
官署名。明代特设、专掌奉使出外、传宣诏命之事的机构。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始置。设司正,左、右司副各一人及行人若干,以进士为之。凡颁行诏敕、奉使外夷、谕劳、赏赐、祭祀、征聘贤才、赈济、军旅等事则派遣他们,职权稍重。...
官署名。明代掌管苑囿、园池、牧畜、树种等事的机构。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始置。主官为左、右监正,左、右监副及左、右监丞。所属最初有良牧、蕃育、嘉蔬、林衡、川衡、冰鉴及典察左右前后十署。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定为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在北京...
官名。明代京营设有提督,文臣、武臣与宦官并用。南京设提督操江一职,多以勋戚担任。文臣巡抚地方的或兼提督军务,总兵衔以上也有加提督衔的,但都不是固定官职称呼。到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李如松为提督陕西军务总兵官,统率辽东、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今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