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2023-01-04 可可诗词网-近代中国历史 https://www.kekeshici.com

        1923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发表《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错误地认为资产阶级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把“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看作中国革命的“正轨”,同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提出“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右倾观点。国共合作后,陈独秀对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和炮制《整理党务案》持妥协退让态度。革命预伏着危机。1926年7月,国民革命 军正式举行北伐;11月,在广大工农群众支援下迅速打垮吴佩孚和孙传芳两大军阀主力。北洋军阀统治陷于崩溃,夺取全国政权已成为革命的现实任务。但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准备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发动突然袭击。中国人民与国民党新军阀蒋介石的矛盾,上升为中国革命的主要矛盾。陈独秀否认阶级关系的变动,对蒋介石继续采取妥协退让政策。12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特别会议,不顾反对意见,通过了接受陈独秀主张的决议,共产国际代表也表示赞同。这次会议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开始统治党中央的标志。会议错误地认为,蒋介石的反动行径是出于恐惧民众运动,因而幻想以压制工农运动,反对“耕地农有”等党内的所谓“左稚病”,来换取蒋介石由右向左,继续合作北伐。会议还主张全面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把国民党的党权和政权交给汪精卫,把军权交给蒋介石,把民众运动的指导权也送给国民党,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国共之间、蒋汪之间的矛盾,继续维持和发展统一战线。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指导下,大革命逐步由胜利转向失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进行了坚决抵制。但由于当时党尚处于幼年时期,大多数同志对中国革命的规律缺少必要的认识,对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也看不清楚,因而陈独秀得以坚持推行右倾投降主义。致使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党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大革命首先在上海、南京及东 南各省遭到失败。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犯有忽略同资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右倾错误,但对如何争夺革命领导权,未能提出任何切合实际情况的办法。1927年6月30日,中共中央举行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国共两党关系的决议,企图以投降式的让步来拉住汪精卫。汪精卫集团更肆无忌惮地准备“分共”。7月15日汪精卫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遭到完全失败。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彻底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