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战场
又称“国民党区战场”。抗日战争时期由国民党军队担负作战任务的战场。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以其主力进攻国民党统治区。国民党军队在华北、华东、华中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抵抗。爱国官兵浴血奋战,取得了部分战役的胜利,粉粹了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鼓舞了人民抗战的信心。但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以及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指挥上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战术,至1938年10月,华北、华中及东南沿海各省大片国土沦于敌手。武汉、广州失陷后,日本帝国主义逐渐把主要兵力用来对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而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策略。此后,国民党政府基本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但在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也曾对日军发动攻势或进行抵抗,从而牵制了敌人,客观上有利于人民抗日武装在敌后战场的作战。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实行保存实力,避敌观战,坐待胜利的政策,政治上、军事上更加腐败,大批将领投敌,部队失去战斗力。它虽然在正面战场上进行过一些局部战斗,并派遣远征军出国作战。但当已处于穷途末路状况的日寇发动豫湘桂战役时,坐待胜利的国民党军队毫无斗志,在战役中仍丧师失地,遭到重大损失。1945年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陷于完全孤立的日本帝国主义,被迫收缩占领区,将兵力集中于华中、华北。国民党军队乘机收复南宁、柳州、桂林及福建、浙江、江西等地区。八年抗战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抵抗,对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