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运动在外地的扩展

    陈叔谅将五卅事件后的民众运动按形式分为四种:宣传、罢工、抵制英日货、济工 [1] 。相似地,李健民亦将反英......

  • 上海罢工工人的维持

    在上海的三罢运动中,持续时间最长且影响波及全国的是罢工,因此,罢工工人之维持关系到整个运动的走向。 上海......

  • 上海“三罢”运动的发起

    5月30日当天晚上,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上海的罢市、罢工、罢课运动,并决议公开成立上海总工会,同......

  • “沪案重查”与交涉的悬搁

    英国既然对六国委员之调查报告表示不能接受,遂提出司法重查之主张,认为对工部局之处理属于法律问题,应由司......

  • 北京公使团的分歧与单独对英策略的提出

    “沪案”发生后,各国反应并不一致。而在具体交涉过程中,各国间的分歧更趋明显,这一方面使中国的外交策略能......

  • 外交抗议与初期交涉

    “五卅事件”对北京执政府而言,正是增强其声望的良机。值此中外关系的危机存在之际,执政府的地位便于无形中......

  • 事发后执政府的内部反应

    “五卅事件”发生前夕,执政府正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段祺瑞解决“金佛郎案”的办法引起舆论的广泛抨击;教育......

  • 5月30日的南京路事件

    5月30日上海学生到公共租界演讲,既是出自中共的决定,亦与30日前发生的其他几项重要事项相关联。 (1)援救被......

  • 顾正红案及反帝宣传运动的发起

    二月罢工后,中共一方面在上海健全各厂基层工会组织,筹组纱厂总工会;另一方面则在酝酿新的罢工运动 [1] 。在......

  • 上海日纱厂二月工潮

    所谓“五卅事件”一般系指1925年5月30日发生在上海南京路上的公共租界巡捕开枪射杀中国平民、学生及相关案......

  • 共产国际及中国共产党的对策

    苏俄与共产国际对待国民党的态度十分明朗:一是将国民党视作中国国民革命最重要的力量,并利用国民党领袖希望......

  • 整理党务案的通过

    中山舰事件发生之后10日,鲍罗廷自俄国返回广东,多次与蒋介石会商国共合作问题。为“整军肃党,准备北伐”,蒋......

  • 中山舰事件及其善后处置

    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后,在容纳共产党的同时,对军校内的共产党员采取了防范措施。按照周恩来的说法,蒋介......

  • 国民党组织的正式分裂

    (一)共产国际及苏俄分化国民党的政策 政党内部总是难免出现因思想及政治立场歧异而导致的派系分别。国民党......

  • 国共两党矛盾冲突的逐渐公开化

    国共两党在反帝、反军阀这一国民革命目标下实现了合作,但双方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并不稳固。中国共产党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