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赤旗帜下北方军政的整合尝试
在此混战期间,“五卅”后出现的“反赤”倾向一度给北洋体系提供了新的整合机会,在此旗帜下北方政治和军事皆......
北方边缘挑战中央的地理态势
民初交通已成为军事要素,地理分布对军事的重要因此而凸显,交通不甚便之西南(指四川、云南和贵州,非时人口中......
北洋军阀的新陈代谢
《申报》主笔杨荫杭在1920年说,中国传统“右文而贱武,故成文弱之国”。自甲午为日本所败,国人为矫文弱之弊......
“三一八”惨案与段祺瑞执政府的垮台
大沽炮击事件及八国公使的最后通牒,在中国社会各界激起强烈反应,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很快在各地展开。大沽炮......
大沽炮击事件与中外交涉
北京政变之后,冯玉祥统领的国民军成为北方重要的政治军事力量。在苏俄的支持下(苏俄希望利用国民军的力量平......
北方冯张妥协与孙传芳撤兵
浙奉战争一开始,便有人在报纸上撰文指出“战事的范围不仅止于江浙,主力的决战亦不必为孙、杨两军,这是明白......
战事的进展与停滞
10月20日孙传芳等通电,特设“讨贼联军总司令”一职,推吴担任 [1] 。21日,吴佩孚乘舰至汉口,通电全国,受十四......
战事发动与奉方应对
1925年10月初,英、美、日三国“沪案”司法调查委员抵达上海,准备对“沪案”重行司法调查。唐绍仪通电主张关......
浙奉战争的背景与原因
第二次直奉战后,奉系势力大大扩张,张作霖有意让奉军南下,占据富庶的江浙地盘,而刚刚在江浙战争中败北的皖系......
民族主义高涨和北京政府的修约活动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五四运动掀起了以反对列强侵略、捍卫国家民族主权为内涵的民族主义第一波浪潮。1925年的......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各国对华方针的调整
1917年初,正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展开,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美国与德国绝交,准备参战之时,梁启超受刚从......
法权会议与《调查法权委员会报告书》
(1)会议开幕及大会对中国法律文件的审阅 1926年1月12日,法权会议在北京南海居仁堂开幕。计有美国、英国、中......
北京政府促成法权会议召开的努力
在“五卅”之后高涨的民族主义运动的压力下,列强不得不考虑适当改变对华政策,法权会议召开的外部条件渐趋成......
法权会议召开的背景
领事裁判权是列强在近代中国建立的不平等条约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撤废领事裁判权过程中,北京政府统治时期是......
关税特别会议的召开
(1)会议的召开及中国政府的基本立场 法国政府批准《九国公约》,使关税会议召开的最后一道障碍不复存在。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