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发动与奉方应对
1925年10月初,英、美、日三国“沪案”司法调查委员抵达上海,准备对“沪案”重行司法调查。唐绍仪通电主张关税自主,反对关税会议;段祺瑞以吴景濂、张英华等人在汉口“谋乱”,着令褫夺官勋,缉获法办,引起直系之反弹;而南方蒋介石正在率队出发东征。这些表面看来琐碎无关的事情,其实均为孙传芳发动战事酝酿了一个较好的时机。
10月5日,孙传芳在杭州其督办公署召集重要军官开军事会议,议决一切作战计划。7日,皖、赣、苏、闽、浙五省代表在杭州复开会议决五省联盟,举孙传芳为五省联军总司令,“拥段反奉”,分兵五路:第一路司令陈仪、第二路司令谢鸿勋、第三路司令孙传芳自兼、第四路司令卢香亭、第五路司令周凤歧,定名 “浙闽苏皖赣联军” [1]。
10日,孙传芳即以准备秋操为由,下动员令。其公开发表的致各军电表示:“此次校阅,调动队伍,专为举行秋操,可以此意宣示人民,以免误会为要。”孙并通知省署,谓“兹因陆军第四期教育终了,照例应行校阅,以觇成绩,特定于日内举行秋操”。同时,以财政厅名义向杭州总商会借100万,以为作战经费[2]。
孙氏为了给自己的反奉军事行动制造藉由,11日,通电指斥奉军压迫上海罢工工人复工,听任各国重行司法调查,反对关税会议之召集,赞成唐绍仪关税自主之通电[3]。但此时浙方并不对执政府直接攻击,意在留有余地[4]。同时,孙开始向前线输送部队,到14日,长兴与松江两方面,兵力集结已达一个师以上。孙致电奉系的淞沪戒严司令邢士廉:“沪不驻兵,早见明令,贵部久驻沪江,用意何居?”限邢部24小时内退出淞沪[5]。15日,浙方多数部队已完成部署[6]。
奉系方面,当邢士廉接到孙的最后通牒,乃急电杨宇霆请示。杨令邢部撤退至苏州,并取消淞沪戒严司令名义,以免除“破坏淞沪不驻兵”之舆论攻击[7]。15日,驻沪邢士廉部奉命率部开往苏州,通告将戒严司令部取消[8]。杨此种安排无疑是形势所迫。当时在苏奉军仅驻沪邢士廉之第二十师与驻宁丁喜春第八师,总兵力只有二万余人,且部署于宁沪一线,抵抗力甚弱。而苏军对奉军多有不满,尤其陈调元、白宝山、马玉仁等部态度暧昧,实际上与孙早有约定,故奉军若不快速撤退,“为苏浙包围,非便不能战,可能全军均覆” [9]。杨宇霆曾表示,在当时,“集中关内奉军扼守山海关为上策,保守直鲁与联军在徐州相持为中策,与孙传芳在苏皖浪战为下策”[10]。北京亦有外国武官认为“退徐与奉军实力毫无损失,既与后路相联,是为上策,若主守苏则下策”[11]。对于奉方来说,“在保全山东安徽直隶及晋省之阎锡山,其视北方,实较保留南方狭长地带为重”[12]。
是故,奉方对孙之挑战不作应答,只是一味高调表示为和平退让之诚意。杨声言“决不衅自我开”[13],张作霖则在沈阳表示,“每次内战,为首领者必先吃亏,为戎首者必先败,予不受挑衅”[14]。外间舆论似以为如果奉不回应,孙也“不敢冒中外之大不韪,甘为戎首”。14日,奉命南下调停的陆宗舆告段祺瑞“和平有望”,孙要求将上海附近奉军撤退,而杨宇霆已表示“只要中央下令,必照办”[15]。所以执政府在奉军撤沪后,认为“大局可从此转危为安”[16]。
对奉军的退让,孙传芳并不理会,盖出师是否有名此时已无关紧要。浙方也清楚主动撤退是奉军作战之策略,故决定于其抽调未完成前,迅速发动攻击[17]。15日,正当邢士廉部撤退之际,孙传芳通电就任五省联军总司令,下达总攻击令,令第一、二路军向上海,第四、五路军向宜兴进发,对奉军发动袭击[18]。
在南京,杨宇霆正召集奉军姜登选、丁喜春、郑谦等人开紧急军事会议,决令邢部快速退回镇江,丁喜春之第八师则开出南京,免为苏军所困,计划集中两师于浦口、蚌埠一带[19]。16日,联军之第二路谢鸿勋部由松江进占上海。奉军淞沪警察厅长常之英部宪兵第一营,未及撤退,被全部缴械,常亦被扣留。孙传芳委严春阳为淞沪临时戒严司令。第四军卢香亭部则占领宜兴。
同时,孙传芳、夏超等公开通电讨奉,指斥奉张“以江南为私有,拥政柄以自恣”,违反淞沪永不驻兵之规定,以至“喋血贩烟,腾笑中外”,并宣称“万恶实由戎首”,“惟彼祸首张作霖一人是讨”[20]。段则在北京发布通令,表示邢部既已撤退,要“孙传芳所部应即回原防,以符本执政爱护和平之心,慰东南人民之望” [21]。但是并无效果。
17日,浙军暂编第七混成旅杨镇东部及陆军第二师师长李俊义部,开抵苏州,奉军第六十九团,则急速撤退[22]。按照约定,江苏第一师师长白宝山、第三师师长马玉仁、第四师师长陈调元、第十师师长郑俊彦、江宁镇守使朱熙等苏军将领通电响应孙传芳反奉,表示“全苏将士愿听指挥”[23] 。19日,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也随后通电响应。湖北督军萧耀南并率全省军官电请吴佩孚出山领导反奉。
浙江方面,15日,孙传芳令宁台镇守使孟昭月由宁波到杭州担任省防治安,任卫戍司令一职,后又兼全省警备总司令。自17日起,宣布全省戒严。孟以骑兵团长高建勋所部为守备军,与省署之保安队,负责治安。同时,闽军之一部已抵杭,加强防守[24]。宁台方面,由第十混成旅第一团韩光裕部负责。各县则要承担代募夫役及招募新兵的紧急任务[25]。
由于苏军公开反奉,18日,杨宇霆离开南京,并令奉军第八师北返。驻宁之陈调元、郑俊彦等部立即发动攻击,未及撤出之奉军第八师部队被其全数解除武装,师长丁喜春,旅长田得胜等被俘[26]。孙军第二路谢鸿勋部在苏军陈调元部的配合下,占领镇江。奉军第二十师,则在丹阳遭到孙军之堵截,损失较重[27]。
20日,孙传芳抵南京,令联军第二军渡江追击奉军。而奉方对孙之通电及进军,仍表示“不变更政策”,“决不因少数未及退尽之兵被缴械,而穷天下之兵”[28]。诚如时人所云:“孙之入苏后一泻千里,实非战争之力,盖对方之杨宇霆决计自行退兵,故孙军如入无人之境。”[29]
10月5日,孙传芳在杭州其督办公署召集重要军官开军事会议,议决一切作战计划。7日,皖、赣、苏、闽、浙五省代表在杭州复开会议决五省联盟,举孙传芳为五省联军总司令,“拥段反奉”,分兵五路:第一路司令陈仪、第二路司令谢鸿勋、第三路司令孙传芳自兼、第四路司令卢香亭、第五路司令周凤歧,定名 “浙闽苏皖赣联军” [1]。
10日,孙传芳即以准备秋操为由,下动员令。其公开发表的致各军电表示:“此次校阅,调动队伍,专为举行秋操,可以此意宣示人民,以免误会为要。”孙并通知省署,谓“兹因陆军第四期教育终了,照例应行校阅,以觇成绩,特定于日内举行秋操”。同时,以财政厅名义向杭州总商会借100万,以为作战经费[2]。
孙氏为了给自己的反奉军事行动制造藉由,11日,通电指斥奉军压迫上海罢工工人复工,听任各国重行司法调查,反对关税会议之召集,赞成唐绍仪关税自主之通电[3]。但此时浙方并不对执政府直接攻击,意在留有余地[4]。同时,孙开始向前线输送部队,到14日,长兴与松江两方面,兵力集结已达一个师以上。孙致电奉系的淞沪戒严司令邢士廉:“沪不驻兵,早见明令,贵部久驻沪江,用意何居?”限邢部24小时内退出淞沪[5]。15日,浙方多数部队已完成部署[6]。
奉系方面,当邢士廉接到孙的最后通牒,乃急电杨宇霆请示。杨令邢部撤退至苏州,并取消淞沪戒严司令名义,以免除“破坏淞沪不驻兵”之舆论攻击[7]。15日,驻沪邢士廉部奉命率部开往苏州,通告将戒严司令部取消[8]。杨此种安排无疑是形势所迫。当时在苏奉军仅驻沪邢士廉之第二十师与驻宁丁喜春第八师,总兵力只有二万余人,且部署于宁沪一线,抵抗力甚弱。而苏军对奉军多有不满,尤其陈调元、白宝山、马玉仁等部态度暧昧,实际上与孙早有约定,故奉军若不快速撤退,“为苏浙包围,非便不能战,可能全军均覆” [9]。杨宇霆曾表示,在当时,“集中关内奉军扼守山海关为上策,保守直鲁与联军在徐州相持为中策,与孙传芳在苏皖浪战为下策”[10]。北京亦有外国武官认为“退徐与奉军实力毫无损失,既与后路相联,是为上策,若主守苏则下策”[11]。对于奉方来说,“在保全山东安徽直隶及晋省之阎锡山,其视北方,实较保留南方狭长地带为重”[12]。
是故,奉方对孙之挑战不作应答,只是一味高调表示为和平退让之诚意。杨声言“决不衅自我开”[13],张作霖则在沈阳表示,“每次内战,为首领者必先吃亏,为戎首者必先败,予不受挑衅”[14]。外间舆论似以为如果奉不回应,孙也“不敢冒中外之大不韪,甘为戎首”。14日,奉命南下调停的陆宗舆告段祺瑞“和平有望”,孙要求将上海附近奉军撤退,而杨宇霆已表示“只要中央下令,必照办”[15]。所以执政府在奉军撤沪后,认为“大局可从此转危为安”[16]。
对奉军的退让,孙传芳并不理会,盖出师是否有名此时已无关紧要。浙方也清楚主动撤退是奉军作战之策略,故决定于其抽调未完成前,迅速发动攻击[17]。15日,正当邢士廉部撤退之际,孙传芳通电就任五省联军总司令,下达总攻击令,令第一、二路军向上海,第四、五路军向宜兴进发,对奉军发动袭击[18]。
在南京,杨宇霆正召集奉军姜登选、丁喜春、郑谦等人开紧急军事会议,决令邢部快速退回镇江,丁喜春之第八师则开出南京,免为苏军所困,计划集中两师于浦口、蚌埠一带[19]。16日,联军之第二路谢鸿勋部由松江进占上海。奉军淞沪警察厅长常之英部宪兵第一营,未及撤退,被全部缴械,常亦被扣留。孙传芳委严春阳为淞沪临时戒严司令。第四军卢香亭部则占领宜兴。
同时,孙传芳、夏超等公开通电讨奉,指斥奉张“以江南为私有,拥政柄以自恣”,违反淞沪永不驻兵之规定,以至“喋血贩烟,腾笑中外”,并宣称“万恶实由戎首”,“惟彼祸首张作霖一人是讨”[20]。段则在北京发布通令,表示邢部既已撤退,要“孙传芳所部应即回原防,以符本执政爱护和平之心,慰东南人民之望” [21]。但是并无效果。
17日,浙军暂编第七混成旅杨镇东部及陆军第二师师长李俊义部,开抵苏州,奉军第六十九团,则急速撤退[22]。按照约定,江苏第一师师长白宝山、第三师师长马玉仁、第四师师长陈调元、第十师师长郑俊彦、江宁镇守使朱熙等苏军将领通电响应孙传芳反奉,表示“全苏将士愿听指挥”[23] 。19日,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也随后通电响应。湖北督军萧耀南并率全省军官电请吴佩孚出山领导反奉。
浙江方面,15日,孙传芳令宁台镇守使孟昭月由宁波到杭州担任省防治安,任卫戍司令一职,后又兼全省警备总司令。自17日起,宣布全省戒严。孟以骑兵团长高建勋所部为守备军,与省署之保安队,负责治安。同时,闽军之一部已抵杭,加强防守[24]。宁台方面,由第十混成旅第一团韩光裕部负责。各县则要承担代募夫役及招募新兵的紧急任务[25]。
由于苏军公开反奉,18日,杨宇霆离开南京,并令奉军第八师北返。驻宁之陈调元、郑俊彦等部立即发动攻击,未及撤出之奉军第八师部队被其全数解除武装,师长丁喜春,旅长田得胜等被俘[26]。孙军第二路谢鸿勋部在苏军陈调元部的配合下,占领镇江。奉军第二十师,则在丹阳遭到孙军之堵截,损失较重[27]。
20日,孙传芳抵南京,令联军第二军渡江追击奉军。而奉方对孙之通电及进军,仍表示“不变更政策”,“决不因少数未及退尽之兵被缴械,而穷天下之兵”[28]。诚如时人所云:“孙之入苏后一泻千里,实非战争之力,盖对方之杨宇霆决计自行退兵,故孙军如入无人之境。”[29]
今日更新
-
蒋介石退据台湾
[2019-05-22]
-
解放军向西南进军
[2019-05-22]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开国大典
[2019-05-22]
-
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
[2019-05-22]
-
中共的反美斗争
[2019-05-2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