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纥
中国古代民族名。原为铁勒的一部,九姓铁勒之一。北魏时袁纥氏和隋时的韦纥氏,二者系同名异译,都是唐代回纥的前身。游牧于鄂尔浑河和色楞格河流域,臣服于突厥。605年(隋大业元年)因反抗突厥压迫,与仆固、同罗、拔野古等部成立联盟,总称回纥。744年(唐天宝三年)利用西突厥统治阶级内部自相残杀,回纥人在首领骨力裴罗领导下,团结内外各部落,又得到唐朝帮助,清除了西突厥势力,建立回纥汗国。将牙帐从色楞格河迁到鄂尔浑河上游的黑虎城。疆域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与唐关系密切。788年(唐贞元四年),回纥可汗与唐朝文书,请改称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 9世纪中叶,因内乱和天灾疫疾,为黜戛斯所破,分成三部西迁:一部迁徙吐鲁番盆地,称高昌回鹘;一部迁徙葱岭西楚河一带,称葱岭西回鹘;一部迁徙河西走廊,称河西回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