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画山水图》赏析

2024-06-29 可可诗词网-名画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画山水图

清·恽寿平作

纸本水墨

纵八六.一厘米

横四九.四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初六大家”之一的恽寿平(南田),“天资夙慧”,不只以书画名世,于绘画美学理论也多有独到见地。南田服膺宋以来文人画“不在工,而在逸”,求神韵重怡情的审美理想,追求“脱尽纵横习气,淡然天真”,“无意为文”而达到的“高逸”气格,对此他在论画中多有阐发。他盛年得意之作《画山水图》,正是其“高逸”品格追求的形象体现。

画上书七绝四首:“故山何处最开心,屋外遥岑入望深;却忆浪游江海上,漫教猿鹤守空林。烟树重遮望里迷,青山层叠路高低;依稀记得曾行处,不是苕溪是建溪。雨后深林生白烟,山中处处有流泉;因寻陆羽幽栖坠,听遍钟声思惘然。树点平皋翠陆离,群峰宛转水涟漪;高情不让陶元亮,落日临流自贱诗。戊午长夏拟董巨两家法云溪外史。”

诗中讲此图是写旧游所得,依恋山色感慨系之,自比高情不让晋诗人陶渊明,题为拟董源、巨然,但画法上实多取法元人。尝评“元人幽秀之笔,如燕舞飞花,揣摸不得。又如美人横波微盼,光彩四射,观者神惊意丧,不知其所以然”(《南田论画》),甚为叹服。他通过元人上溯董、巨韵致,称之谓“拟”,是受当时崇古因袭风尚的影响,从作品看,并非一味临仿,能师古人之意,而略其迹,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创造精神。

画山水图

此图写山光秀色,静阁澄流,轻物象,重心象,以抒主观之情为尚,而不着意于再现特定景物的真实情趣。以诗、书、画三结合,来阐发画意,寄托感慨,收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画面笔墨虽出于手,实根于心。南田此图“以景铸情”,可谓是画家主观理想中的现实。图分前后两大层次,近处土坡,丛树仰俯有别,疏密聚散,大小错落。元黄公望所谓:“大概树要填空,小树大树,一偃一仰,向背浓淡,各不可相犯。”(《写山水诀》)主树以浓墨“介”字为点,间以横笔疏点,直笔淡勾,用夹叶疏气,以表现他诗中“烟树重遮望里迷”的情致。隔岸“青山层叠路高低”,峦陵层叠皆正面取势,溪流活泼而下,“群峰宛转水涟漪”,湖光与山色相映。中景点示水阁可谓画面审美趣味的中心,水阁与右侧村落相连续,路径伸展,启人联想。

从笔墨运用上看,他认为“董、巨神髓”是“气韵自然,虚实相生”。体会到“北苑(董源)正锋,能使山气欲动……”此图不像“四王”大都用干笔皴擦画法,南田边勾边皴,线条和烘晕结合,用披麻皴法,灵动随意的、有节奏的线条,宛如心田感情的流露,复加少许晕染更显得秀雅明快。他以为“过于刻画,未免伤韵,余欲以秀润之笔化其纵横”,他化董、巨绢本上湿笔为纸本上干湿并用,但基本笔墨技法,得益于元人而以黄公望为甚,取鉴于黄氏《富春山居图》一类画格。南田此图放逸活泼的笔墨,很像《富春山居图》卷末一段画法。用笔能实其所虚,虚其所实,有独到之长。评者谓南田“早中年大都尖锋圆瘦,秀逸轻清;晚年转入老秃疏散,手腕木强,但精作仍缜密秀美,只极少数”(《古书画伪讹考辨》)。观是作可体会及此。他的画不论何时均以“逸”趣为胜。正如他自题所作《五清图》所说:“画有高逸一种,用笔之妙,如虫书鸟迹,无意为佳,所谓遗筌舍筏,离尘境而天游,清晖憺忘,不可以言传矣。”他始终追求着这种“高逸”的气格,“六家”之中,烟客之柔,圆明之润,石谷之能,麓台之拙,渔山之苍,南田之逸,各有取胜之道,体现着他们群体意识中的不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