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品性不好而能够加以矫正这是很难的。劝说他而不见行动,教诲他而不听从,是因为道理解说得不明白; 既然讲明白了而不见改正的行动,是因为坚持正确的道理不够坚定; 既然是坚定的而仍不见改正的行动,是因为没有说中他心中的闪光点。讲解清楚了,思想坚定了,又说...
做学问的人应当追求三多: 读书多, 提出理论观点多, 著书立说多。 三多之中, 提出正确的理论观点最难。...
从人的心理特点来看,不喜欢他所不安心的事物,也就不能从他不喜欢的事物中有所得益。做事感到快乐,哪里用得着贤良的人去帮助? 即使不好的人也会努力从事。做事而感到痛苦,哪里用得着不好的人? 即使是贤良之人也不能够长久。从人之常情去考虑,就会得出勉励人们...
对待求取学问, 应选取优秀人物自我激励, 就终生不会感到有学习满足的日子;对待生活境遇,应选取贫困人物与己比较,就随时随地没有不感到满足的时候。...
不拘泥古人的技法,不固执自己的意见,只在于根据实际,灵舌对待罢了。...
说教,应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并非对学生进行简单生硬的口授……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反去硬性说教,那是想拯救落水的人却坠之以石头,是想解救病人却灌之以堇草的毒汁。...
教师语言浅近而蕴意深远是善于讲授; 所执守的方法简约而施授给学生以广博的知识是善于启发引导。...
读书不能树立正义感, 并且不能以此战胜邪恶的东西, 还不如不开卷读书。...
孔子说: “一味地思考, 不如学习请教。” 而现在的儒生只知白天读书夜晚思考, 不停地抄啊写啊, 却放弃孔子学派所提倡的“学习要不断温习”的主张, 不去温习六德(知、仁、 圣、义、 忠、和)、 六行 (孝、 友、 睦、 、 任、 恤) 和六艺 (礼、 乐、 射、 御、书...
君子的教育方法,是善于启发诱导: 引导学生而不是硬拉着他们走,激励学生而不是推着学生前进,开导学生而不是代作结论。能引导学生而不硬拉着学生走,师生关系就和顺; 能激励学生而不硬推着学生前进,学生学起来就轻松愉快,不感到困难;能开导学生而不作结论,就能使...
所谓学习, 就是学习做圣人。 圣人之后已有二千年没有再出现圣人, 原因在于两方面的弊病: 一是在于轻视圣人粗略的事迹和细小的行为, 而不肯仿效, 说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不在于这些方面;二是在于虽然重视圣人精细隐微的高尚品德,但不敢仿效,说圣人的品德造诣极高...
老师的学问,越抬头看,越觉得高; 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看到它就在眼前,忽然间它又在人的身后,让人难以琢磨清楚。孔子教育学生循序渐进,善于诱导人,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人要停止学习也不可能。我已经竭尽我的才学,似乎有...
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船漏水入, 是内里有破洞; 壶漏水出, 是壶体有缝隙。 对外接触私欲, 内心就会萌发私欲。 这种状况都是由于开头时言行不庄重所致。 有一线可乘之机, 甚至只有针尖大的洞, 就可使元气泄尽; 蚂蚁穿的洞也可使江河溃决, 而整个大堤不能固守。 《诗经》 中的 《淇奥...
学习就感到快乐, 君子没有什么地方不学习的, 因此没有什么地方不感到快乐的。 在时间急促时, 在遭遇社会动乱时, 在身处贫穷或富贵时, 在经受灾难时, 都会坚持学习。 所以说, 君子没有什么地方不能得到收益。...
不在教育对象自我发愤和内心想弄通问题而不能够弄通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在其想用语言表达而不能够准确说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提出一个问题,讲解一个道理,他不能举一反三,从多方面来说明问题,讲述道理,就不再教他新的东西。...
做学问以先学到或先听到的占据主导地位, 所以初时确立学习志向要远大。 比如学习写作一定依据秦汉时的文章, 学习书法一定要仿效钟繇、 王羲之, 学习写诗一定要师法盛唐诗人之类等等。风格一旦形成,然后就像顺水行舟一样,很容易自成一家。如果开始就学习近代,...
折得断,才能合得拢。教育孩子,总是要作好今年读书,明年就可能废除学业的思想准备,这样就能珍惜良机,步步学得扎实了。...
具有一种或者十种才能, 并不是完美的才能; 具有百种甚至千种才能,却还不知疲倦地学习,这种人的才能将无人比得上。这种人懂得天体不停地运行, 因此刚强劲健的道理, 所以学习不知疲倦; 又懂得大地不停地运转, 因此顺畅得当的道理, 所以学习不知满足。 勤奋好学,...
写诗作文一定要放得开,放开如同野马一样,踢跳嗥叫,不受羁绊约束,时间长了一定自行厌倦而收束。这时用衔和辔加以制约,它就会低头乐于服从。再说孩童的写作将到蜕变转换之时,他们的诗文一定变得不太好,这时候一定不能指责他,只能耐心诱导,等到他们自行转化,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