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读经要就情事参理道,读史要就理道定是非。

    读经书要结合情理和事实检验道理和事物的规律, 读史书要根据道理和事物的规律判定是非曲直。......

  • 观书当平心以观之, 不可穿凿, 看从分明处, 不可寻从隐僻处。 圣贤立言, 多是与人说话, 若是峣 (yao摇)

    读书应当用平正之心观览, 不可穿凿附会; 应当从明朗的地方去分析, 不可主观臆测, 牵强探寻内容中隐藏的含义......

  • 今人好弄文墨, 出动染翰涂抹, 不知古人喻讼师之濡笔为磨刀。又有云,求笔下超升,则知下笔原非轻易,书之

    如今的人喜好舞文弄墨, 只知尽情挥笔涂抹, 不知古人比喻写状纸的讼师磨墨润笔为磨刀。 又有这样的话说: 求......

  • 能读书,才必博;能养气,量必宏。二者不可偏废。

    能广泛读书,才学必定广博;能修养性情,气量必定宏大。这二者不可偏废。......

  • 读书不可无师承,立论不可无依据。

    读书不可不继承老师传授的学问,立论不能没有正确的依据。......

  • 书不经,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

    著书缺乏根据, 不合乎情理,就不能称之为书籍;说话缺乏根据, 不合乎情理, 也不能称之为言论。说话、 写文章......

  • 辞多类非而是, 多类是而非。 是非之经, 不可不分。 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

    文辞或言辞有好多看似错误而实际是正确的, 也有好多看似正确的而实际是错误的。正确与错误的界限,不可不分......

  • 要辞达而理举, 故无取乎冗长。

    写文章,只要文辞表达清楚思想,把道理表述透彻就行了,所以叙写不能冗长、 拖沓。......

  • 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一下笔就能使风雨惊动,写成的诗篇能使鬼神哭泣。......

  • 凡学问之法,不畏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

    凡是做学问的方法, 不忧虑才识浅, 难的是能否抵制老师的错误教导, 核实、 考察是否合乎道义, 和彻底弄清楚......

  •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我这个人的秉性, 偏喜欢沉溺于创作佳妙的诗句, 写不出惊人的诗句来死也不罢休。......

  •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夫贤圣下笔造文, 用意详审, 尚未可

    世上儒生学者, 喜好迷信老师和赞同古人, 认为圣人贤人的学说、 言论都没有错误, 因而专心致志讲诵、 学习, ......

  • 不薄今人爱古人, 清词丽句必为邻。

    不菲薄今人, 也不偏爱古人, 只要是清新美丽的词句, 都要汲......

  • 识古书之正伪, 与虽正而不至焉者, 昭昭然白黑分矣。 而务去之, 乃徐有得也。

    认识古书内容的充实纯正与虚假不实,以及内容虽然纯正,但还没有达到极佳的境地,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 创意造言, 皆不相师。

    写作诗文要创立新意, 制作新语, 不能互相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