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先主庙
诗词简介:
这首诗是大诗人刘禹锡被贬夔州瞻仰了蜀先主刘备的祠庙后作。诗意既颂扬了刘备的雄才大略,建立蜀国的历史功绩; 也批判了刘禅的平庸无能,终至国亡家破。诗题虽标明是 《蜀先主庙》,但内容并未提涉到庙,而是以略景重情的手法,评论蜀国兴衰成败的原因,发挥个人的感慨。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其结构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前两联着力推崇刘备创业的功绩; 第二层后两联批判刘禅的无能与无耻。首联以“天下英雄气”肯定刘备是气薄云霄的英雄人物,虽历千秋万载,仍使人感到凛凛如生。颔联承受“天下英雄气”的意旨,畅书刘备建立蜀国,与魏、吴三分天下“势分三足鼎”的杰出功绩,紧接着更进一层“业复五铢钱”,即只有恢复汉室才是刘备的最高理想。为什么刘备能取得这样的丰功伟绩呢?诗人在颈联笔力一转,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得相能开国”,赞誉刘备有识人之明,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君臣同心协力建立了蜀国。但结果是刘备不但恢复汉室的大志未酬,连蜀国基业也被灭亡,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诗人笔锋再一转,“生儿不象贤”,蜀国江山是断送在平庸无能的后主刘禅手中。如果说“得相能开国”是创业的经验,“生儿不象贤”则是亡国的教训。诗人以一反一正的对比手法,吟出了感慨的心声。尾联“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诗人以含蓄、苍凉的用笔,从侧面写出亡国之君在迢迢千里外欣赏故里亡国之音,这是多么凄凉又辛辣的讽刺! 然而刘禅却厚颜无耻“乐不思蜀”,像刘禅这种毫无气节、昏愦无能的人掌国,无怪乎蜀国非亡不可。
总的来说,这首诗用意鲜明、脉络分明、结构紧凑、用字简练、跌荡曲折,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蜀先主庙》.[唐].刘禹锡.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 《 shǔ xiān zhǔ miào 》《 蜀 先 主 庙 》.[ tánɡ ]. liú yǔ xī..[ 唐 ]. 刘 禹 锡.tiān dì yīnɡ xiónɡ qì , qiān qiū shànɡ lǐn rán 。天 地 英 雄 气 , 千 秋 尚 凛 然 。shì fēn sān zú dǐnɡ , yè fù wǔ zhū qián 。势 分 三 足 鼎 , 业 复 五 铢 钱 。dé xiānɡ nénɡ kāi ɡuó , shēnɡ ér bú xiànɡ xián 。得 相 能 开 国 , 生 儿 不 象 贤 。qī liánɡ shǔ ɡù jì , lái wǔ wèi ɡōnɡ qián 。凄 凉 蜀 故 伎 , 来 舞 魏 宫 前 。
- 《蜀先主廟》.[唐].劉禹錫.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凄涼蜀故伎,來舞魏宮前。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译文】 蜀国先主刘备英雄气概充塞天地,千秋之后仍豪气凛凛令人敬肃不已。雄据西蜀成就三分天下之势,效法光武复行五铢钱振兴汉室。慧眼识人拜诸葛亮为相开创国基,短于教子致使后主昏庸愚味无比。最凄凉的要数被俘的蜀宫歌妓,在魏宫歌舞于刘禅前他却毫不羞耻。
【逐句翻译】
天下英雄气,庙宇巍峨囊括了天下英雄气概,千秋尚凛然。英气千古长存尚令人敬仰肃然。势分三足鼎,蜀魏吴三分天下犹如鼎足而立,业复五铢钱。建蜀国复大业重铸使用五铢钱。得相能开国,得到贤相诸葛辅助能开创立国,生儿不象贤。生儿子愚昧暗弱不能效法先贤。凄凉蜀故妓,可怜那被掳掠的蜀宫曼妙歌妓,
- ①蜀先主: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先主庙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的白帝山。②天下英雄:蜀先主刘备。凛然:肃然。③三足鼎:蜀:魏、吴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五铢钱:汉武帝铸造的一种钱币。王莽篡汉时废之,东汉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它。此用五铢钱代指复汉。④得相:刘备得到诸葛亮为丞相。生儿:生下刘禅。不象贤:不效法先人的榜样。⑤蜀故妓:刘禅降魏,魏相国司马昭在宴会上使蜀国的女乐表演歌舞给刘禅看,旁人皆为之感叹,而刘禅却“喜笑自若”。
- 【集评】 宋·范温:“余旧日尝爱刘梦得《蜀先主庙》诗,山谷使余读李义山 《汉宣帝》诗,然后知刘梦得之浅近。” ( 《潜溪诗眼》)清·纪昀:“句句精拔。”“起二句确是先主庙,妙似不用事者,后四句沉着之至,不病其直。” (转引自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四)清·许印芳:“凡祠庙坟墓等题,总宜从人着笔,不可纠缠祠墓,盖祠墓是公共之物,略用关合足矣。人是本题正位,宜用重笔发挥,乃合体裁。如此诗全说先主,于庙宇无一语道及,而起结皆扣住“庙”字。起语是从庙貌看出,结语则以魏宫对照蜀庙也。” (方回 《瀛奎髓律》卷二十八引)【点评】 此诗当为穆宗长庆元年(822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所作。从内容来看,诗很可能是作者在瞻仰蜀先主庙后所抒发的感慨。作者既歌颂了刘备振兴汉室的理想,开创蜀国的功业,礼贤下士的美德; 又为他生儿的不肖,身后事业的消亡深表嗟叹。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自身的遭际,就不难窥探出其中以史鉴今,怀古伤今的深意。诗的前五句写刘备创业,后三句写刘禅毁业,前写经验,后写教训,但都未明言直说,而是贴切的典故,鲜明的形象,对比的手法含蓄也表现出来,使人受到感染,得到启发。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是一首具有史论性质的咏史怀古诗。作于长庆二年(822)至长庆四年(824)之间,时作者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刺史。蜀先主庙,即刘备庙,在夔州境内。一、二两句从“天下”、“千秋”两个宏观的角度着眼,极言刘备之“英雄气”。“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两句气象雄浑,立意不凡,诗人以此笼罩全局,有先声夺人之势。首句暗用《三国志》“操语先主曰: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一句,而只在“天下英雄”下添一“气”字,便使之呈现出巍巍庙堂之美学意象,又不露使事痕迹。三、四两句深入一层,赞颂讴歌刘备的功业。下句,意谓对汉朝基业之继承。“五铢钱”是汉武帝以来的钱币,王莽篡汉后废止不用。汉末童谣: “黄牛白腹,五铢当复。”这里用“复五铢钱”代指先主要恢复汉业。上句是为实现下句的目的的手段。其中创业之艰辛,诗人未提及一语,读者尽可遐想:刘备戎马半生,转战南北,栉风沐雨,呕心沥血,几经胜败,才得以在乱世之中“势分三足鼎”。有远大政治抱负而未能实现的刘禹锡,对蜀先主刘备,崇敬之中,不无钦羡。前四句,全面铺叙,大事渲染,是“开”;后四句急转直下,悲不自胜,为“合”。五、六两句表面上是说,刘备得诸葛亮辅佐,建立了蜀国,然其子刘禅却不能效法先主,葬送了蜀国基业;骨子里则含有更深的寓意。诗人作此诗时,靠镇压“永贞革新”上台的唐宪宗李纯已在宫廷政变中丧生。痛定思痛,诗人对镇压革新、误己误国者的一腔愤怒,借着抨击蜀后主刘禅倾泻出来了。先主,后主,一褒一贬,爱憎分明。七、八两句辛酸苦涩,伤感悲凉。《三国志》载: “后主亲诣司马府下拜谢。(司马)昭设宴款待,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皆坠泪,后主嬉笑自若。”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诗人借这个故事讽谕当今最高统治者:如果再一意孤行下去,象蜀后主那样昏庸颟顸,狎近小人,疏远贤良,国家就灭亡无日了!这两句诗感慨遥深,余味不尽。这首诗境界阔大,通篇充满磊落不平之气;论古喻今,时时有意在言外之笔。尤其能打动当时和后代读者的,还在于其气势之充沛。中唐虽有“中兴”之气象,但已不及初盛唐。作者欲挽狂澜,又力有未逮;境遇、心情都是不怎么理想的。但这首诗发出的不是无可奈何的哀鸣,亦非刘禹锡个人的委曲,而是那个“虎老雄心在”的时代共同的心声。
- 《蜀先主庙》 是刘禹锡五律中传诵较广的一首。先主庙在夔州 (今重庆奉节东),本诗是诗人在夔州任刺史时所作。唐王朝有过开元盛世,但到了刘禹锡所处的时代,已经国势日益衰颓。然而执政者仍然那样昏聩,甚至一再打击迫害像刘禹锡那样的的革新者。可见诗人写这首诗,表面上是咏史怀古,真正的着眼点还在于讽今,唐虽有李世民那样的英主,可惜后世“不象贤”。首联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其境界十分雄阔。“天地” 两字囊括宇宙,极言“英雄气” 之广袤无垠; “千秋” 二字贯穿古今,极写 “英雄气” 之万古长存。遣词用语中显示出诗人吞吐日月、俯仰古今的胸襟。同时,“天地英雄” 四字,暗用曹操对刘备语: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诗人此处只添一 “气” 字,便有庙堂气象。“尚凛然” 三字虽只是抒写一种感受,但诗人面对先主塑像,肃然起敬的神态隐约可见。其中“尚” 字用得极妙,先主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其生前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更不用说了。颔联紧承“英雄气” 三字,引出刘备的英雄业绩: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 刘备在汉末乱世之中,转战南北,几经颠扑,好不容易才形成了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局势。建立蜀国之后,他又力图进取中原,统一中国,这更显示了英雄之志。“五铢钱” 在这里是借钱币暗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颈联进一步指出刘备功业之不能卒成,为之叹息。“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是说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建立了蜀国; 而后主刘禅不能效法先人贤德,近小人,愚昧懦弱,致使蜀国的基业被他葬送。诗人认为创业难,守业更难,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特意加以指出。这一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择相,短于教子,致使嗣子不孝相对比,正反相形。尾联“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感叹后主的不肖。刘禅降魏后,被迁到洛阳,封为安乐县公。一天,“司马文王 (昭) 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 裴注引 《汉晋春秋》)。尾联两句当化用此意。刘禅不惜先业、麻木不仁至此,足见他落得国灭身俘的后果,绝非偶然。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对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叹息。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四句写盛德,后四句写业衰,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一个深刻教训。
- 此诗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821—824年)时,过蜀先主刘备庙 而作的怀古诗。其意不仅在赞誉英雄,鄙薄庸碌,更在于借古讽今,表达 对国事衰祚之下君王不思进取的深深忧虑。首联以大气弘阔之笔,赞誉曾经开创一代基业的天下英雄刘备。当 年刘备气冲牛斗,豪气干云,其英雄气概充溢天地,千秋万代以来,一直令 人肃然起敬。用“天下”与“千秋”相对,从空间与时间的视域彰显出刘备 的英雄气概。诗人伫立于刘备庙前,联想起当年曹操与刘备相会时留下 的千古名言:“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不免思绪万千,胸怀澎湃,千 年以前的“英雄气”如今“尚凛然”,这是何等的叱咤风云与英雄气象!颔联以精当传神之语归纳总结出刘备的丰功伟业。“势分三足鼎”, 指的是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与魏、吴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业复五铢 钱”,则借汉光武帝重铸五铢钱之事,暗喻刘备渴望光复汉室之壮志。此 二句对仗工整,用典贴切,看似互不关涉,却自成巧思,浑然一体。一“分” 一“复”间,刘备的千秋大业与英雄形象呼之欲出。颈联则以诸葛亮与刘禅事,表达对刘备功业未成、后嗣不肖的叹息。 当初,刘备拜诸葛亮为丞相,开创了蜀汉红红火火的基业,现如今,继位的 儿子刘禅,却没有其父之贤明大志,整日里无所事事,追求享乐,最终导致 蜀汉覆国。此二句,以诸葛亮的兢兢业业与刘禅的浑浑噩噩对比,在强烈 的反差中凸显历史的悲剧效果,令人警醒。尾联则选取一个特定的历史场景来展现后主刘禅的不肖与麻木。据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载,刘禅降魏后,被东迁到洛 阳,封安乐县公。魏太尉司马昭与之宴饮,专请蜀国的女乐歌舞表演,旁 人皆为之感伤,而刘禅却喜笑自若,乐不思蜀。此处,以蜀妓之凄凉,反衬 出刘禅之麻木,其讽刺意味愈发浓厚。从全诗的谋篇布局看,首联、颔联写功业,颈联、尾联写人事,颔联与 颈联承前启后,脉络清晰,深得五律之精妙。此外,就风格基调而言,前两 联写伟业盛世,何等英雄气概! 后两联写衰亡败国,何等庸碌昏聩! 一盛 一衰之间,全诗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作者慨叹与警戒后人的意义便愈发 显著。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评刘禹锡诗曰:“皆雄浑有苍,沉着痛快,小家 数不能及也。”此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