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卜算子》 - 石孝友
诗词鉴赏《卜算子①·石孝友》折得月中枝②,坐惜青春老。及至归来能几时,又踏关山道。
折得月中枝②,坐惜青春老。及至归来能几时,又踏关山道。
满眼秋光好,相见应须早。若趁重阳不到家,只怕黄花笑③。
①卜算子,词牌名。 ②月中枝,传说月中有桂树,折桂树花枝,在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③黄花,菊花。
这首词清新秀丽,通俗雅致,表达了作者的思家之情。
上片前两句表明时间。农历八月是月亮最为皎洁的月份,而中国古代的科举场,每年秋闱刚好在八月,因为传说月宫中有桂树,所以人们将科举应试得中者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词中说科举得中无比显耀,可惜的是青春年华逐渐老去。卢照邻诗曰:“坐惜春华晚,徒令客思悬。”苏辙也有“东台典封驳,坐惜日月奔”的诗句,时光如梭,令人心怀惆怅。“及至归来能几时,又踏关山道”等到归来已经是什么时候了?又踏上关山的古道。关山,古称陇山,是历史上有名的难越之山,陇山有道,俗云“陇山道”,古人到此,多有哀叹。
下片“满眼秋光好,相见应须早”指归来时已是秋季,放眼望去,秋色正美,应该快快赶路,好与家人相见。“若趁重阳不到家,只怕黄花笑”如果赶上重阳节还没有到家,只怕连满地的菊花也会嘲笑自己。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重阳节本应全家团聚,自己漂泊半生才回家,如果没能赶上在家度过重阳,真是太遗憾了。
词中有思乡,但并不惆怅;有感慨,也并不浓烈。文笔淡淡的,甚至有一些轻快,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位归家的行者正在急匆匆、兴冲冲赶路的情景。
●石孝友:生卒不详,字次仲,南昌人。宋孝宗乾道二年进士。后因壮志未遂,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以词闻名于世。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著有《金谷遗音》。
●卜算子,参见第82页相关介绍。
●“蟾宫折桂”的典故。《晋书·郤诜传》: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石孝友的词清新自然,下面这首也是一篇佳作。
眼儿媚
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数竿修竹,几叶芭蕉。
这首词上片从触景生发开去,产生浓浓情意,下片情景交融,即使后来曲终情意仍在。“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起调二句,不仅点出节气,而且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淡淡”“萧萧”“暮暮”“朝朝”四个叠字,以声传情,用得自然而巧妙。“淡淡”摹阴霾的天色,“萧萧”状淅沥的雨声,以此交织成有声有色的惨淡画面,为写相思怀人布设了特定背景。“朝朝暮暮”,写的是愁云苦雨,相思无聊之长久。“暮暮”“朝朝”的风雨渲染了一种沉闷、迷濛、凄冷的氛围。作者怀人的心曲寓于客体环境,愁云与愁绪、雨声与心声交织融合,雨不断,思无穷,愁不绝,彼此相生相衬。春情漠漠,相思绵绵,作者不由发出内心的慨叹:“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这三句是思极而生的想像虚拟之词。词的下片,才正面写到自己的相思的苦况。“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句描画形影孤单,独坐小轩,相思盈怀的情态,下句直言此时情怀。一个“独”字,托出孤寂悒郁的神情和四顾茫然的怅惘。独坐相思,因相思无望而觉百无聊赖,两句由眼前处境导出心境,叙事言情质实直率。但是,究竟何等“无聊”,却未详言,而于结尾处借景物曲折传出。结处三句作者独取“萱草”“修竹”“芭蕉”三个物象,一句一景,又合成一体,含有不尽之意。在寂寞的相思中,身边的萱草、修竹、芭蕉,无不关合着忧思,呈于眼前,添愁加恨。
“萱草”“修竹”“芭蕉”三个意象,“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诗经》毛传:“谖草令人忘忧。”嵇康《养生论》亦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然而,作者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足以解忧,这就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修竹、芭蕉,在此都是助愁添恨的景物。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翠竹与美人互相映衬,而如今,只见“修竹”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李煜《长相思》也写道:“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这三个物象,仿佛从眼前景中信手拈来,不经意地罗列,实则寓含了丰富的感情。
折得月中枝,坐惜青春老。
若趁重阳不到家,只怕黄花笑。
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
-
宋词《一落索》 - 舒亶
[2019-05-23]
-
宋词《临江仙》 - 朱敦儒
[2019-05-23]
-
宋词《临江仙》 - 苏轼
[2019-05-23]
-
宋词《临江仙》 - 范成大
[2019-05-23]
-
宋词《临江仙》 - 郭应祥
[2019-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