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类·长歌之哀过于痛哭的宋词赏析
抒情类·长歌之哀过于痛哭的宋词赏析
【依据】 长歌之哀,过于痛哭。与卷中悼王碧山词章法不同,而同一情致。(高亮功《芸香草堂评山中白云词》 卷一)
【词例】
解 连 环
拜陈西麓墓
张 炎
句章城郭。问千年往事,几回归鹤。叹贞元、朝士无多,又日冷湖阴,柳边门钥。向北来时,无处认、江南花落。纵荷衣未改、病损茂陵,总是离索。
山中故人去却。但碑寒岘首,旧景如昨。怅二乔、空老春深,正歌断帘空,草暗铜雀。楚魄难招,被万叠、闲云迷着。料犹是,听风听雨,朗吟夜壑。
【解析】 清人王昶 《书张书夏年谱后》 云:(张炎)“朋好亦皆东南逃名遯世之士,如王碧山……陈西麓……可考者十五人。”可见王碧山、陈西麓皆张炎契友,他们消极遁世,胸中满含着故国之思。碧山逝于至元二十七年或二十八年,这时正是张炎北游燕蓟襆被归杭之日。张炎写下 《琐窗寒、断碧分山》 词以悼念碧山。这首 《解连环·拜陈西麓墓》 中有 “向北来时,无处认、江南花落”句,所以我们推断此词也作于词人南归之后,碧山、西麓可能是相继去逝的。那北地的酷寒与来自异族的屈辱尚未在词人心中消解,故人接连长逝的噩讯与满目凄凉的山河又给词人心中投掷了块块冰石,所以我们可以想见词人此时的心情。张炎在悼王碧山词 《琐窗寒》 小序中说:“余悼之玉笥山,所谓长歌之哀过于痛哭。”清人高亮功评 《解连环》 词也说:“长歌之哀过于痛哭,与卷中悼王碧山词章法不同而同一情致。”足见深哀乃此词的基调。
全词开篇即表达了人类存在的永恒性悲剧——人生须臾,时空无限的人的个体生命之哀。词人仅用了令威仙逝千年化鹤而归故里的美丽故事,以一诘问使人们从虚幻中清醒过来。往事千年,归鹤有几?人生最终不过是一场虚无。从人生之哀自然会联想到家国之哀。“叹贞元”句词人以唐朝晚期年号指代宋末,感慨前朝遗老。故国之交已所剩无多,美好家园也终无回归之望。接下来为了渲染此种哀感,词人采用了两种意象,一是秋日凄冷的湖光,一是象征破败、亡去的园门之锁。“向北来时”句通过慨叹“江南花落”这一自然荣衰,折射出词人对故国被外族所欺而变得面目全非而生的愤懑和哀怨。所以纵然保持操守、隐居不仕,心中却总是凄凉意。于是上阕在充分唱出包孕丰厚的哀感后打住。下阕则通过各种意象反复烘托哀情,给人哀音缭绕,哀情难抑之感。首先借晋征南大将军羊祜死后荆州百姓为之岘山立碑之典,表达了故人远逝而不胜怀念之情。“怅二乔”句则化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句,但突出的是时光空逝的无奈及歌声的凄厉环境之晦暗。“楚魄”句不禁使人联想到 《楚辞·招魂》 的“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日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使人感到词人在心中急切地招唤故去的亡灵及失去故国的游魂,可他们已无归路可寻,眼前只是一片迷濛。最后,词人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听风听雨,朗吟夜壑”。结语看似超旷,其实凄绝。风雨之声本是凄厉幽冷,加之面对暗如深壑的寒夜而破声高吟,此乃凄厉之至!
整首词都弥漫于深切的哀感和凝重的冷寂之中,读之不禁令人惨然。何以达到如此效果?借用清人评张炎另一首词所言:“通篇无一字不呜咽,如断雁惊风,哀猿叫月”。但值得强调的是呜咽之语,痛哭之音并非词人以撕肝裂胆的形式刺激感观直接传达给我们的,词人乃是借助词这一特殊的文学样式,通过意永、典故,选境等文学手段将深厚的哀情一直注入读者的心底,既清远蕴藉,又凄怆缠绵,这种哀情才是永远化不开的哀情、也是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的哀情。所以我们说长歌之哀过于痛哭。
-
结构类·循题布置的宋词赏析
[2019-05-30]
-
结构类·短幅中藏无数曲折的宋词赏析
[2019-05-30]
-
结构类·善取逆势的宋词赏析
[2019-05-30]
-
结构类·翻笔取胜的宋词赏析
[2019-05-30]
-
起结类·一结推开的宋词赏析
[201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