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类·摄春草之魂的宋词赏析
咏物类·摄春草之魂的宋词赏析
【依据】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例】
点 绛 唇
林 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解析】 以萋萋春草比喻离愁和远思,在古代似乎成传统手法,除 《楚辞、招隐士》 外,尚有“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饮马长城窟行》)、“凄凄春草生,王孙游有情”(谢灵运 《悲哉行》)、“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 《山中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等,都是以遍布天涯海角的春草,比喻不可抑制,无时不在的离情。而林逋这首词则是以词写草的佳篇。
隐逸诗人林逋,存词仅三首,而脍炙人口以这首 《点绛唇》 为最,影响也最大。据宋人吴曾在 《能改斋漫录》 卷十七中所记,当年因人们称许林逋此词“为咏草之美者”,而引起梅圣俞、欧阳永叔的好胜心,二人各填一相同咏草题材的《苏幕遮》和 《少年游》。三首词被后人称为“咏春草绝调”。由这一评价,可见出林氏此词在当时以致后来的深远影响。
古人常赋愁情以有形有色之事物,使之具形象性。其中离情别绪有时又常与惜春相联。这首词就是以草为题,以荒园暮春为背景,抒发离情的。“金谷”,是金谷园,是晋石崇于洛阳建造的别墅。因石崇曾在金谷涧为征西将军王诩回长安饯行,江淹 《别赋》 中有“送客金谷”之句,所以后世便将“金谷”用为送别之典故。“乱生春色谁为主”一句,是说人去谷空,园无主,草木无情,依旧逢春生,寄寓了作者沧桑之感。“乱生”二字,既写出了园的荒芜无主之状,又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慨叹,对富贵荣华的无常意绪。“余花”两句,写的是荒园在细细春雨中凋零的凄迷景象。“满地和烟雨”境界阔大,情调哀伤。此句是从雨中落花着笔,但“满地”和上句“乱生”一样,包含着草盛人稀的意蕴和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过片直接写离情。“长亭”,古人送别之所。“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词人紧紧抓住黯然销魂的夕阳西下时分,摄取送别画面,抒发离情别意。最后“王孙”三句,化用 《楚辞·招隐士》 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意,是全词主旨所在。亲人远游,渐行渐远,在视野中消失无踪,唯见萋萋芳草伸向远方,茫茫无际。
林逋这首“草”词,与梅氏欧阳氏词比较起来,另有特色; 更含蓄、委婉、深沉。在上片,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一字写 “草”,却又处处写草: 园既无主,草花争春;花随雨去,草自盛。沧桑悲凉之感油然而生。下片以 “萋萋”明写春草,但在特殊的氛围中蒙上一层晦暗凄迷之色。芳草连天又象征了离愁绵绵不绝,无边无涯。
张先在林逋死后,曾有 《过和靖隐居诗》 悼念云:“湖山隐后家空在,烟雨词亡草自青”。宋·阮阅在 《诗话总龟》 中对此词极为称颂,说:“林和靖不特工于诗,尤工于词,如作〔点绛唇〕,乃咏草耳,经篇不出一 “草”字,更得所以咏之情。”清·黄了翁说:“‘和’字咏草入细,‘南北东西路’句,宜缓读,一字一读,恰是 ‘无数’ 二字神味。”(《蓼园词选》)可见此词的影响和后世对此词的推赏。
-
结构类·循题布置的宋词赏析
[2019-05-30]
-
结构类·短幅中藏无数曲折的宋词赏析
[2019-05-30]
-
结构类·善取逆势的宋词赏析
[2019-05-30]
-
结构类·翻笔取胜的宋词赏析
[2019-05-30]
-
起结类·一结推开的宋词赏析
[201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