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类·化成式:化虚为实(一)的宋词赏析

2019-05-30 可可诗词网-宋词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抒情类·化成式:化虚为实(一)的宋词赏析

【依据】化虚为实格,此格复可分为二项: 甲、以可听睹之事物,表不可闻见之情思,化抽象为具体者。(《詹安泰词学论稿》第七章 《论修辞》)

【词例】

千 秋 岁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解析】词为言情之体。它长于抒发缠绵、幽怨、哀惋、悱恻、凄切、感伤等诸多细微情感。人之情感乃抽象之物,看不见、摸不着。如用有限的几个词语去形容它,必将造成千篇一律的雷同。此情此景此人与彼情彼景彼人将模糊难辨。李清照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仅迭言“愁”字,肯定是蹩脚词人。故杰出的词人总是借助多种艺术手段,形象、生动地表达自我情感。化虚为实,以可感触之具象之物比拟无形之情感,凭借读者的日常生活经验产生联想、通感,常常获得出人意表的艺术效果。然虚实比拟,应新颖贴切,发人深思。

这首 《千秋岁》 被称为秦观的绝笔词,词中情感极度悲苦。其友人读此词便知秦观将“不久于世”(《独醒杂志》)。秦观属感伤词人,性格偏于柔弱,对外界的变化感觉极其敏锐,一经挫折打击,便低怨自伤,沉沦不可超拔。此词作于其被贬期间,融铸进他平生种种失意而带来的所有苦痛。但词人能将其愁苦之情,具体地呈现出来。词人被贬之时,恰逢春寒退却、风光明媚、花影斑驳、莺声宛转这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时光。词人却无心赏玩,因为他正处在天涯飘零、情人别离的悲愁之中,懒碰酒杯、瘦损腰围、渐宽衣带。苦苦等待着伊人,“碧云暮合”,整日又如此白白耗费。上阕写愁苦,主要是借乐景衬哀和通过具体的动作。下阕先用今昔对比法,以昔日 “西池会”之“鹓鹭同飞盖”来反衬今日之冷落、孤独、凄苦。结句化虚为实,以浩渺、深广的大海比拟内心沉重到极点的愁苦之情,并以“飞红万点”作背景陪衬。自然界春天的逝去,暗示着生命的春天也将一去不复返。前途茫茫,人生叵测,一种巨大的痛苦噬啮着词人心灵,故词人迸发出如此深沉、悲苦的呐喊,仿佛坠入深渊者最后的凄厉鸣叫。此修辞格的运用,成为全篇画龙点睛之笔。近人夏闰庵评云:“此词以 ‘愁如海’ 一语生色,全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俞陛云 《宋词选释》 引) 读者可以从无边无际的大海出发,自由联想词人的愁苦之情,回味无穷。这种继之以血的悲号,更主要的是政治上的失意而带来的。秦观擅长“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周济 《宋四家词选》)从这个角度,就能更深体会“愁如海”的层层内涵。

仅就愁苦这一种情感而言,秦观前前后后的词人就有过许多新人耳目的形象化妙喻。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又云:“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忧愁如滔滔东流的江水,或者似一团缠绕不清的乱丝,虚者皆实。贺铸另辟蹊径,用博喻法。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弥漫无边的“闲愁”,似一川青草上迷蒙着的凄烟,似满城飞舞的风中飘絮。似梅雨季节没完没了的丝雨,笼罩天地,浑融一片。意象的叠加,使人更具体地品味到无形之愁。秦观亦云:“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 ,返实为虚,有异曲同工之妙。既然抽象的愁苦在词人的心目中都具有相对的形与质,那它必定有相对的量。一些词人就在这方面做文章。李清照云:“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恰如其份地将南渡后国破家亡、飘泊无依的愁苦描绘出来。后人作品深受启发。《西厢记·长亭送别》 中莺莺自叹道:“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便是将愁苦搬到了车上。他们的比喻,皆随周围的景与物而定,随手拈来,自然妥贴。一种情感,便可在他们的笔下千变万化、腾挪多姿。故上述诸例句,皆传闻一时的千古名句,脍炙人口,深得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