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类·韵力高胜的宋词赏析

2019-05-30 可可诗词网-宋词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风格类·韵力高胜的宋词赏析

【依据】东坡作 《卜算子》云:“缺月挂疏桐……”鲁直见之,称其韵力高胜,不类食烟火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下笔无一点尘俗气,安能若是哉?(魏庆之《魏庆之词话

【词例】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定。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解析】 “韵力高胜”是就词的格调来说的,“韵”指气韵,“高胜”指词的气格高,不流于俗。被称为百代词之祖的李白便属于这一类,其后便是苏轼。沈祥龙《论词随笔》说:“太白一派,传为东坡诸家,以气格胜,于诗近于江西。”其实苏轼从主观上也有这种审美追求,陈善《扪虱新语》 云:“文章以气韵为主,气韵不足,虽有辞藻,要非佳作也。昨读渊明诗,颇似枯淡,久而有味。东坡晚年极好之,谓李、杜不及也。此无他,韵而已。”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苏轼的审美标准就是“气韵足”,“气韵足”也可以说是“韵力高胜”的同义语,苏轼也正是这样实践的一位作家。

这首词是作者被贬于黄州时所作。王文浩 《苏诗总案》 说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实际上作者在定慧院并没有住多久就搬迁到黄州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因此说作于元丰五年是不确的,准确的说法应是元丰三年(1080)。据文献记载,熙宁中苏轼与新党王安石政见不合,曾出补外官,苏轼看到了新法给百姓造成的一些不利因素以及执行新法者做了许多扰民的事,便把所见所闻赋诸诗篇。这件事被新党抓住了把柄,百般罗织罪名,欲置苏轼于死地,神宗便让御史台处理此案,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后来幸亏友人营救,神宗也还算开恩,放他出狱,贬他为黄州团练副使。初到黄州,苏轼过着极其孤独寂寞的生活,绝少有朋友往来,象“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作者只有与清风、明月为友。作者还以海棠花自喻,表达了自己人格的芳洁以及不依赖他人的思想,如“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贵也》)。上述诗句中的“幽人”,“幽独”正与这首 《卜算子》 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一致。

这首词的开篇便用“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烘托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月是缺月,桐是疏桐,滴漏已断,这几种不如意的事点染了周遭景物。这固然是自然之景,但也可以说是由于政治压力所造成的一种心理上的投影。“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这里的“幽人”便是作者自己。《易·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幽人”原指幽囚之人,引申为含冤或幽居之人,正符合作者的身份。“孤鸿”也是作者的自我象征,说明自己是有鸿鹄之志的,然而现在只有“待罪”黄州,感情自出。词的下片借孤鸿自喻,表达坚贞不渝的品格。“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亦鸿亦人,这正是诗人当时战战兢兢的心态和贪冤而无人理解的表白。鸿不肯轻易栖于某一枝,宁肯在清冷寂寞的沙洲中渡过,这也是孤高品格的体现。鸿“拣尽寒枝不肯栖”,也正说明作者不肯改变自己的操守,物我合一。那些寻章摘句的人指责这句违背事理,实属拘泥,因为作者不过借鸿来抒情而已。“一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从不和时俗合流,他一贯讲真话,就是“乌台诗案”中的一些所谓 “反诗”也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他坚贞不屈,不为外物所动,这种孤高的品格在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该词中的 “孤鸿”可与陶渊明诗中的 “孤松”视为同调。

黄山谷在跋此词时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江顺诒 《词学集成》 卷七评黄山谷这句话说:“此非抬高词人身分,实古人狮子搏兔,亦用全力,非后人浮光掠影也。”二人可视为东坡的知音。苏轼这首词是心中想,笔下出,无须雕琢,全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再加上作者书卷气和独具特色的审美视角,遂使此词极富气韵,成为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