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类·有虚有实的宋词赏析

2023-05-14 可可诗词网-宋词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结构类·有虚有实的宋词赏析

【依据】数十字中纡徐反复,道出三年间事。有实有虚,运笔甚圆矣。(陈廷焯《词则·别调集》 卷二)

【词例】

减字木兰花

吕本中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树下。今夜江边,月暗长堤柳岸船。故人何处?

带我离愁江外去。来岁花前,还似今年忆去年。

【解析】虚实之法是从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中借鉴到诗词艺术中的。清代画家方薰说:“古人用笔,妙有虚实。所谓画法,既在虚实之间。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山静居画论》)同样作文、叙事抒情,都需变换手法,时而眼前实景实情,时而游离万丈之外似乎虚无缥缈,而就在这虚处使你了悟象外之象,扩大了艺术表现空间和加深了艺术感染力。虚处藏神,可以化平淡为神奇,可以表达更深刻的含义。

吕本中的 《减字木兰花》 用笔甚圆,颇得虚实相生之妙。“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树下。”全词从忆旧入手,实写去年月夜宴欢之情之景。“今夜江边,月暗长堤柳岸船。”如果说景为 “实”,情为 “虚”,此句乃实写今夜江边的景物。如果仅仅将此句看作一般景语,那就全无机趣可言。殊不知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更何况 《四虚序》 中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此句正是用了以实为虚之妙法,在起句实写的基础上形成虚实映衬,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两幅画面以“月”为传递感情的媒介,上下连成一气,但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去年的月亮是明朗的,在这样的月光下,与友人举杯共酌,同醉花下,极尽融融之乐。在这般如梦如幻的昔日清欢的映衬下,有感于今夜眼前暗月、长堤、柳、岸、船等实实在在的景物,一景一物未尝不勾起词人怀旧之情。月光已非去年,幽幽暗暗使人压抑,月下长堤孤孤寂寂,岸上杨柳惹人愁思……词人堆砌了这五种景物,化实为虚,不直接言其情,而是通过典型的景物来传达离情别恨相思之苦,可以使所传达的感情更加深沉蕴藉。

过片乃以抒情问答形式加以粘合。“故人何处?带我离愁江外去。”清沈祥龙说:“词换头处谓之过变,须词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前虚而后实,前实而后虚,过变乃虚实转换处。”如果说上片是叙事写景的实写,下片则转入抒情部分的虚写,虚实结合得相当严谨。过片抒情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片景语蒙上了更加浓重的感情色彩。“月岸长堤柳岸船”对着一个孤独的人,以孤独的眼睛去看这样的景,景亦成了孤独之景。这又是虚实相生的妙处。而有了这句抒情,词境也从一种低迴的过于集中的场面中张扬开去,在静态的描写中产生了动感,感情的潮水似滚滚江流奔涌而出。这样就很好地和结句形成大开大合,在陡转中迸发出更强烈的感情。“来岁花前,还似今年忆去年。”绵绵无尽的相思啊,月缺月圆,花开花落,只有相思依旧。全词结束在词人幻想的虚境中,一味虚幻的东西是很难打动人的。这首词何以结束在虚句上还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只要稍加分析,就能领悟出此句又鬼斧神工地运用了化虚为实,虚处藏神的技法。“来岁花前”虽是词人想象的将来,未曾感同身受,但是“今年忆去年”在前面三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写,从而由实情去推想虚境,使人信以为真,起到以实寓虚、化虚为实的功用。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用的副词 “还”谓词 “似”用得相当准确传神,一个“还”字道出词人心中遗憾怅恨之情,也道出绵绵无尽,不断轮回之意,使“来岁”亦成虚指,成为无尽的未来的代名词。谓词 “似”不但使判断更加令人信服,还能够传递感情,点染环境,传达出一切在似与非似之间的惝恍情思。这也说明,虚词的出色运用在虚实转化中是很重要的。

整首词一会儿实叙,一会儿虚写。一会儿追忆往年,一会儿摹状现况,一会儿幻想未来。笔法错落有致,回环缴绕,感情迂徐舒缓,波浪式地推进、螺旋式地上升。虚与实相对立又相统一,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这就是陈廷焯所说的“有虚有实,用笔甚圆”。

另外在整首词的结构上也能体现出“用笔甚圆”。“去年”、“今夜”、“来岁”在时间上形成一个封闭结构。这在宋词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结构例如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今年元夜时”。李元膺《茶瓶儿》“去年相逢深院宇”、“今岁重寻携手处”。李纲《江城子》“去年九月在衡阳”、“今年佳节幸相将”。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都是用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