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类·咏愁新奇的宋词赏析

2022-07-09 可可诗词网-宋词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修辞类·咏愁新奇的宋词赏析

【依据】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春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无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子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罗大经 《鹤林玉露》)

【词例】

青 玉 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解析】贺铸不只这一首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为传世之作,但一首 《青玉案》 确实为他赢得诸多赞誉。他此词一出,和作纷起,不要说晚于贺铸的周紫芝、蔡伸、王之道、冯时行、杨无咎、史浩、张元干等,即使是年长于贺铸的苏轼、李之仪、黄大临、黄庭坚,也均有和作,足见影响之大。贺铸也因此词而获得“贺梅子” 的雅号 (见周紫芝 《竹坡诗话》) 。秦观死后,黄庭坚有诗 《寄贺方回》,诗有句云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輓秦观之死,推崇贺铸的 “断肠句”(即 《青玉案》)独步词坛。

贺铸的 “断肠句”是为一位爱而不见的女子而发。据载,贺铸在横塘有住所,词的开头三句用曹植 《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意,写美人偶一经过即悄然而去,紧接四句写美人再无踪迹,再无消息。过片承接上片写对美人的怀念,不知不觉暮色已苍然而至,只得提笔抒写断肠之词,最后四句极写愁思。这样一首断肠之词,其所咏不过是词的传统主题——愁,其所愁,不过是爱而不见的 “闲愁”。咏愁之词,咏闲愁之词,多如晴朗夜空的繁星,何以贺铸的〔青玉案〕能获得上述殊荣? 殊荣不来自于他咏什么,而是来自他如何咏。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开始论及于此,以为其好处在于“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清人刘熙载对此析论更为具体:“贺方回 《青玉案》 词收四句云……,其末句好处全在试问句呼起,及与下 ‘一川’ 二句并用耳。”清人先著 《词洁》 谈及此词云:“词工妙之至,无迹可寻,语句思路亦在目前,而千万人不能凑拍。”亦指结尾如何咏愁而言。直至当代,谈及贺铸词及〔青玉案〕者,几乎无不论其此词结尾之好。沈祖棻先生论述〔青玉案〕之文 (见江苏古籍出版社 《唐宋词鉴赏辞典》),将诸多论述概括为四点,即: 一、“用具体而生动的景物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求和难以捉摸的细致感情”;二、“比喻都不沿袭前人”,“富于创造性”,“不仅比闲愁之无尽,亦以兴身世之可悲”;三、“连设三喻,而且这三个比喻都不是单纯的事物如山或水,而是复合的景色”;四、“这三句本是虚景实写”,“但所写又确系春末夏初横塘一带景物……,亦景亦情,亦虚亦实,亦比亦兴”。概括相当全面,且均有详尽论述。笔者在此,不揣翦陋,续貂而已,效仿沈先生体例,分条述之。

一、喻愁的三组景物是 “复合的景物”,同为咏愁,却又有不同的角度。“一川烟草”,草是如烟之草,且布满一川,状愁之多、之广、之无处不在;“满城风絮”,絮是风中之絮,且飞遍满城,状愁之弥漫、之茫无头绪、之不可收拾; “梅子黄子雨”,雨是黄梅时节雨,状愁之绵绵密密,之无止无休。如此则将 “抽象”化作了具象,“无迹可求”化作了有迹可求,“难以捉摸”化作了具体可感,从而对 “闲愁”作了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的状写。

二、词用 “博喻”,即 “连比”,以 “烟草”、“飞絮”、“梅子雨”三者喻愁,三者在语言形式上是并列的,但三种景物不仅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且根本不是同一时间的景物。“一川烟草”是仲春景色,“满城风絮”是暮春景色,“梅子黄子雨”则是初夏了。这就在字面的含义外,又有了深一层的喻义,使空间景物的描写,有了时间上的概念,无论时光怎样流逝,词人总是处在愁情的笼罩之中。

三、贺铸咏愁名句借鉴了前人的创作经验而又有自己的特色。且不说前人以山以水喻愁给贺铸以启示,以草、以絮、以雨喻愁也不始自贺铸。以草喻愁唐代薛逢 《长夜记雨》 有“百忧如草雨中生”之句,李煜〔清平乐〕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之句; 以絮喻愁杜牧诗有“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之句,冯延巳词有“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之句; 以雨喻愁唐代徐复 《春雨》 有“细雨度深闺,莺愁欲懒啼”之句,秦观〔浣溪沙〕有“无边丝雨细如愁”之句。这些诗句,除徐复是借莺以言人之外,都是明喻,贺铸全用暗喻,且草、絮、雨三者叠用,其意境自是更为含蓄,更为丰满而富于立体感,并且三种物象形态不同色彩搭配,情意更浓。刘熙载所谓“好处全在试问句呼起”,也非贺铸的首创,而是借鉴了李煜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李煜的“问君”、“恰似”较明较实,贺铸学之,以“试问”句提起三个暗喻,少了李煜的明朗与流畅,多了婉转与朦胧的美感。

四、这首词所咏的愁内涵为何,这涉及对此词“兴”的理解。很多论者认为,从贺铸本人的性格与追求分析,此词是运用传统的以美人香草寄寓政治感慨的手法,是一首有寓托之作,其“兴”的意味在此。还有很多论者认为,此词就是写爱情失落引起的“闲愁”,其“兴”的意义就表现在以景物唤起愁情、象征愁情、寄寓愁情。愚意以为,对贺铸填词的动意,当然可以作种种推断以至印证,然而,词的传统本以咏闲愁见长,贺铸在咏愁上,大大超过了他的前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为后人创造了咏愁的审美境界,这就足够了,何必再求之过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