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大观元年(1107),李清照夫妇屏居乡里青州之归来堂,凡十余年,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出任莱州守,李清照初未同行,此词或是别后相思之作。全篇写离愁别苦,感情深细委婉,反映了易安词的一个重要特色。
开头两个对句,写晨起时的情景:狻猊形的铜熏炉里烟已熄灭,室内冷冷的。红色的绸缎被子顾不上折迭,象波浪一样散乱在床上,真是没情没绪。起床以后,头都懒得梳,任凭灰尘积满平时心爱的镜奁。“女为悦己者容”,《诗经·伯兮》中就有“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沫?谁适为容”之说。这时“日上帘钩”,时间已不早了,炉已冷却,被却翻乱,头犹未梳,奁也未拭,这是写人之“慵”,是托物寄情。下面写出了“慵”的根由。“生怕”,意为最怕或只怕,表明对离别怀有的一种难以消受的心理。“多少事、欲说还休”,这里有一系列的内心活动:分别非所愿,却又不得不从,所以象有许多话要说,又只好克制自己,不如不说;而离别之苦,并非言语所能表达,说不清,只好不说……由于这种离愁别苦的折磨,导致“新来瘦”。可又不正面说出“瘦”的原因是相思之苦,却用“非干”、“不是”来排除其他的因素,让读者自去领悟。与上面“欲说还休”联系起来看,更体现了一种抑郁难言的凄苦。这也显出作者与人不同的含蓄、深细的笔法。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换头迭用两个“休”字,一再表示完了,算了,与上阕“欲说还休”气韵一致,是一种事到如今已无法改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点出了上面种种无奈而凄苦的心情皆出于此。赵明诚此去,看来非同一般(当是朝令),故说纵使唱彻《阳关曲》(抒写离情的琴曲),也无法挽留得住。分离已成定局,只能忍受别离的痛苦。这也是三次用“休”字的原因。“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句,用了两个典故:“武陵人”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赵明诚曾隐居故里十年,故有“武陵人”之喻;“秦楼”指仙人萧史与秦穆公之女弄玉飞升的地方,事出《列仙传》。这里暗用李白《忆秦娥》词意。故这里,“武陵人远”有“灞陵伤别”的悲凉,“烟锁秦楼”,有独守空楼的惆怅。两句用一个“念”字领起,思之甚深。最后写人去楼空后,自己只好孤零零地终日凝望载去离人的流水,进而把水拟人化,说“惟有楼前流水”,才会知我念我,理解我的忧愁。言水念人,词颇孤凄,可是终日凝眸,到底是为什么?余韵隽永。
此种笔墨,不减耆卿、叔原,而清俊疏朗过之。“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笔致绝佳,余韵尤胜。(陈廷焯《云韶集》评)
-
《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2019-05-13]
-
《一剪梅》(李清照)
[2019-05-13]
-
《一萼红 登蓬莱阁有感》(周密)
[2019-05-13]
-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
[2019-05-13]
-
《丑奴儿近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辛弃疾)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