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叶梦得)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公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
此词为词人晚年居吴兴乌程时所作,与上一首《贺新郎》风格迥异。关注评叶词说: “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谈时出雄杰。”这首词正体现了这样的风格。
词的上片自叙致仕后幽居生活的乐处。“秋日渐将晚,霜信报黄花。”“黄花”,即菊花。点出季节已近晚秋,菊花盛放,预示寒霜即将降临。此处虽不曾着意描写晚秋幽景,但在“渐将晚”、“霜信”、“黄花”里却洋溢着一派苍深清肃的暮秋景色。“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写出了一个带有野趣的清幽住所。小窗低户的陋室深深掩映在秋色黄花之中,屋外,一条小径盘曲斜伸。清心朗目的暮秋景色,幽静宁逸的居处环境,景中见情,透露了词人隐居生活的愉悦和幽宁。“为问山公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这五句写词人既满足于隐居的闲逸生活又不能忘却国事的矛盾心情。“山公”,词人自称;“徙倚”,留连徘徊;“沧海”,此处指太湖。这里的头三句是问:山公为何乐此闲居生活,坐看岁月轻易流逝,任凭两鬓日益花白?言“坐看”,言“拚却”,表露了流年似水,竟在闲居中匆匆而过的伤感,及国事如斯,自己却闲度岁月而不能有所作为的隐痛。但当词人留连徘徊,遥望太湖时,只见天净气爽,湖明水清,一片霞光映照湖面,好一派开阔明丽的天光水色,竟又陶醉其中了。因而,“为问山公何事,坐看岁月轻度,拚却鬓双华”,又成了反衬,成了进一步描画大自然美景和以景自娱的垫笔。幽居和国事矛盾的心情也在“天净水明霞”的畅朗天地里得以暂时统一。
下片,由现今的隐居之乐自然追叙到昔日的沧桑。“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因国势动荡,词人曾有不少次迁调,由京都到外省直至福州。这就是此处所说的“飘荡”、“遍天涯”。一个“空”字,表达了对这种劳而无功的仕途生活失望和感叹。词人希望为国分忧,但辗转各地,足迹遍天下,却一无所成,到晚年只能幽居自娱。“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三径”,汉张诩隐居时于庭院内辟了三条小路,只与求仲、羊仲两人往来,后人遂把隐居者庭院小路称三径。“松竹”,常用以喻坚贞高洁,此处喻隐士居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竹犹存”句,这里同此意。“重扫”、“本吾家”,表露了一种飘荡天涯之后复回故里,重温隐居生活的欢快心情。但这种平静的日子更激起词人对国家动荡的忧恨。“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胡笳”,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此处指敌人号角。这三句化用蔡琰《悲愤诗》中“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句意。言寒风已起,北雁南飞,敌人进犯边境的号角又吹响了。此处用汉时匈奴岁岁扰边来比喻金人不断南侵。“却恨”二字是下片感情的枢纽,使词人刚刚获得的乐逸之情,突然转向痛切愤慨,又直贯词的结尾。“恨”,是对敌人入侵的仇恨,也隐含着对朝廷抗金不力的激愤,因而无限感慨地喊出“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东山老”,指晋代隐居于东山(今浙江上虞东南)的谢安,后出任宰相。据记载,在淝水之战中,他曾谈笑自若,从容指挥,一举击溃前秦百万雄师。李白《永王东巡歌》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句。这两句是希望,也是感叹,有谁能象谢安在谈笑中消灭敌人?这个“谁”,既有词人自己,也有他人;既有自愧自责,也有朝中无良将的感叹。所以,上文的“却恨”也隐贯于此二句之中。
此词写隐居之乐,也写忧国之情。上片在自娱中已微露伤感,下片的感情更是慷慨激昂。隐居乐、忧国情,正是一个爱国词人晚年的真情实感,因而二者出现在一首词中,显得统一和谐、自然感人。
-
《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2019-05-13]
-
《一剪梅》(李清照)
[2019-05-13]
-
《一萼红 登蓬莱阁有感》(周密)
[2019-05-13]
-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
[2019-05-13]
-
《丑奴儿近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辛弃疾)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