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渔父词》(朱敦儒 )
朱敦儒
短棹钓船轻,江上晚烟笼碧。寒雁海鸥分路,占江天秋色。锦鳞拨刺满篮鱼,取酒价相敌。风顺片帆归去,有何人留得!
朱敦儒的六首《渔父词》,清雅旷远,一尘不染,表现了词人晚年的心态。本篇是第四首。
上片写渔父钓船归途的景色和悠然自适的情趣。起首“短棹钓船轻,江上晚烟笼碧”两句,描画傍晚时分,江面暮霭起,轻柔如梦的烟纱笼罩着一江流动的碧玉。在这如诗如画的时刻,渔父轻松地划动短桨,驾着一叶钓船,悠闲自得地归来。接着“寒雁海鸥分路,占江天秋色”两句,写渔父悠然昂首,只见空阔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面上,一队黑色的寒雁,一排白色的海鸥,正上下飞动,各奔东西,交织成黑与白、静与动的和谐乐章。通过渔父所见之景,表达渔父陶然自乐、宁静安逸的情愫。景与情在此达到了水乳交融、浑化无迹的境界。
下片写渔父自食其力、自由放逸的生活情景和精神面貌。过片“锦鳞拨刺满篮鱼,取酒价相敌”,写渔父归程途经酒家,将垂钓而得的满篮子活蹦活跳(拨刺,活鱼跳动的声音)的鲜鱼,等价交换,取来一壶醇香的美酒。渔父自食其力,自享其乐,自有一股洒脱出俗的傲然之气。结拍“风顺片帆归去,有何人留得”,进一步渲染渔父挣脱羁绊、自由自在的放达神情,充分表现了渔父追求自由身的精神面貌。前句写换得酒后,渔父顺风驾帆,扬长归去。后句是自问,亦是自答。对比官场生活,一动一行,受制于人;如今摆脱红尘,作一来去自由的烟波钓徒,还有何人留得?五代李珣《定风波》词云: “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认自由身。”这种傲世自得的神态,正与第一首“摇首出红尘”相表里,是“何人留得”的最好注脚。
文人《渔父词》,自唐代张志和首唱以来,词人骚客纷纷仿作,但能达到张词淡泊清空、高蹈超尘地步的,并不多见。相比之下,朱敦儒《渔父词》六首,能得张词深髓,富有张词神韵。全词通过粗勾细描,成功地塑造了纵放闲适、潇洒高洁的渔父形象。如果说朱敦儒早期的旷达还有矫揉做作的痕迹,那么在饱尝家国破亡的惨痛,经历了官场沉浮和战乱流亡,并蒙受了被劾罢官的痛苦打击之后,迫归自然,才真正做到了超脱世俗,具有旷达疏放的情怀。陆游曾这样描述他晚年的生活: “朱希真居嘉禾。与朋侪诣之,闻笛声自烟波间起,顷之,棹小舟而至,则与俱归。室中悬琴、筑、阮咸之类。檐间有珍禽,皆目所未睹。室中篮缶贮果实、餔醢,客至,挑取以奉客。”(《宋诗纪事》引《澄怀录》)可见其隐于湖上的自然之乐与超人风采。《渔父词》中所刻画的渔父形象,正是词人晚年的思想情趣的自我写照
多尘外之想,虽杂以微尘,而其清气,自不可没。(〔宋〕汪莘《方壶诗馀序》)
《渔父》五篇,虽为皋文所赏,然譬彼清流之中,杂以微尘。如四章结句“有何人留得”,五章结句“有何人相识”,一经道破,转嫌痕迹,不如并浑去为妙。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梁启超曰:五词飘飘有出尘想,读之令人意境翛远。(《艺蘅馆词选》引)
-
《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2019-05-13]
-
《一剪梅》(李清照)
[2019-05-13]
-
《一萼红 登蓬莱阁有感》(周密)
[2019-05-13]
-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
[2019-05-13]
-
《丑奴儿近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辛弃疾)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