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张先)

2024-04-16 可可诗词网-唐宋词选 https://www.kekeshici.com

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么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这是一首惜春之作,但又不限于对春暮花残的悱恻情怀,更掺入了诗人对易逝的青春年华的追忆和爱情横遭阻断的无穷幽怨。

“”,即子规。《离骚》: “恐之先鸣兮,使百草为之不芳。”几声“不如归去”的啼鸣,轻易地送走了人间春色。词的起句,只是就事即景,但作者的感伤已经深蕴于内:一年又一年,花谢花飞,每次送春都令人黯然,现在,眼睁睁看着又一个春天悄悄离去,生命的一部分也随之消逝。去日如梭,来日无多,“芳菲”虽“歇”,明年依旧;但逝去的岁华和爱情却再也难以重温。这多么令人流连低回而又无可奈何!

“惜春更选残红折”,折取的花枝,经过细心的选择,春已归去,花自然难久,更何况是行将凋零的“残红”。但正因为它残,才更引起人的怜惜。让它多少保留一下春的风韵,多少延长一下它的生命!花是凋残之花,人是伤情之人,在默默的对视中,说是“惜春”,其实是自伤。这一句写的是动态,但情致缠绵。

“雨轻风色暴”以下四句,从描摹暮春景物着笔。细细的雨丝,轻轻的,密密的,牵动着人的愁怀,料峭的风寒,摧折落红无数。当初那样美艳多情的梅花,转眼间已经绿叶成荫结满了豆大的青梅。世事无常,伊人何处?春天匆促的脚步带走了美好的一切。诗人寂寞的心绪,正如那东角荒园中的“永丰柳”,再也无人存问光顾,只是整日价无言伫立,自己惨淡的花絮寄托着情思,凭风飘泊。这四句,句句有景,也句句有情。凄寂清冷的境界,渲染了忧伤困恼的气氛,烘托出内心的怅惋悲愁。虽不言情,而情自见,且更加深刻细腻,也更具体传神了。

上阕明写春景,触动了对“苒苒物华休”的感喟,也触动了内心对爱情的追怀。有了上阕以情布景的铺垫,下阕就走笔直抒心中的郁悒。“莫把么弦拨,怨极弦能说。”“么弦”,又称范弦,其声悲切。心中怨极之时,“度范弦而蓄哀韵”,弹奏一下也许可以宣泄心中的愁苦。可是弹出凄凉的音韵,只能引起更深更重的忧伤,而且“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还是不弹罢。然而,即使不弹么弦,我又怎能把一切都忘怀,又怎能摆脱我的哀怨呢?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天虽不老,人岂无情?明知物换星移原为常情,悲欢离合在所难免,但心中的愁情实在难以隔绝。岂但不能隔绝,而且已在心中织就了一张用“双丝”(两根丝)织成的情网,中间打上了几千几万个情结!换头以下六句,一气直下,从“莫把么弦拨”的欲吐故抑,到断然说出“天不老,情难绝”,再归结于愁肠千结,一层进逼一层,表达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坚定的信念。“心似双丝网”,着想之奇,前所罕见。以网喻心,不仅夸张地写出愁丝千结,而且暗示自己愁怀无限,如一张无形之网笼盖四野。景物寓目,触处伤情,于常言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令人耳目一新。

结句“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笔锋轻转,如繁弦急响以后,忽然舒徐轻缓。这里不再刻划心境,只是淡然写出夜来转侧难眠的情味:漫漫长夜,在无眠中好容易就要熬过,却又是东窗曙色未明,春寒难耐,再加上陪伴我一夜的孤灯,只化成一缕轻烟,留下了无边昏暗。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况味。诗人用笔浅淡,余韵却格外悠长。不必再描述心中的情怀,这一幕情境,自会通过读者的想象填补这一片难言的空白。所谓“用意十分,下语三分”,自然意在言外。有人说张先之词“情有余而韵不足”(李子仪《姑溪题跋》),以这首词而论,似欠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