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沉醉东风 闲居(三首)·其二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野花路畔 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这是一首用口语写成的颇具特色的小令。
起首两句,“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明白如话,丝毫没有雕琢之痕。然而,“恰离了”对“早来到”; “绿水青山”对“竹篱茅舍”,似乎信手拈来,而对仗又何其工整!其中“那答”、“人家”,纯从口语中来,而韵押得又何其自然。我们再来从形象、简洁的角度来看这两句:“恰离了”、“早来到”——从山水之处来到有“人家”之处,中间有多少可写的东西;而作者却只用“恰离了”、“早来到”六字来概括,不但强调了动感, 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勃勃兴致,而且文笔简洁,省去了多少笔墨!而“绿水青山”环绕着“茅篱竹舍”,仅此八字,既写出了作者高雅的情怀,又是一幅多么富于色彩感的图画!
紧接着,作者又写“竹篱茅舍人家”周围的景致。“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这两句几乎就像从路边拣来的一样,带着野花、村酒的芳香就被作者写进了小令。且不论这两句对仗如何工整,单是它的形象性和富于概括力的特点就够使我们赞赏不已了。读着它,我们仿佛走进了作者的心田,是那样纯洁明净,春意盎然。难怪作者此刻能把小令的后三句一气呵成了:“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这三句,几乎全用口语写来,既不对仗,也不修饰,活画出一个“嵩翁” (作者的号)的形象;大自然的宁静优美打动了他的心,他几乎也想化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尽情地喝酒,尽情地嬉耍,在他这“白发上黄花乱插”的醉态后面,不是还能很清 楚地看到作者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吗?
这是一首用口语写成的颇具特色的小令。
起首两句,“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明白如话,丝毫没有雕琢之痕。然而,“恰离了”对“早来到”; “绿水青山”对“竹篱茅舍”,似乎信手拈来,而对仗又何其工整!其中“那答”、“人家”,纯从口语中来,而韵押得又何其自然。我们再来从形象、简洁的角度来看这两句:“恰离了”、“早来到”——从山水之处来到有“人家”之处,中间有多少可写的东西;而作者却只用“恰离了”、“早来到”六字来概括,不但强调了动感, 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勃勃兴致,而且文笔简洁,省去了多少笔墨!而“绿水青山”环绕着“茅篱竹舍”,仅此八字,既写出了作者高雅的情怀,又是一幅多么富于色彩感的图画!
紧接着,作者又写“竹篱茅舍人家”周围的景致。“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这两句几乎就像从路边拣来的一样,带着野花、村酒的芳香就被作者写进了小令。且不论这两句对仗如何工整,单是它的形象性和富于概括力的特点就够使我们赞赏不已了。读着它,我们仿佛走进了作者的心田,是那样纯洁明净,春意盎然。难怪作者此刻能把小令的后三句一气呵成了:“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这三句,几乎全用口语写来,既不对仗,也不修饰,活画出一个“嵩翁” (作者的号)的形象;大自然的宁静优美打动了他的心,他几乎也想化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尽情地喝酒,尽情地嬉耍,在他这“白发上黄花乱插”的醉态后面,不是还能很清 楚地看到作者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吗?
今日更新
-
越调·采莲女(三首选二)·其二
[2019-05-22]
-
越调·小桃红 杂咏(八首选六) 淡黄杨柳月中疏
[2019-05-17]
-
双调·蟾宫曲(二首)·其二
[2019-05-15]
-
双调·蟾宫曲(二首)·其一
[2019-05-15]
-
正宫·黑漆弩 村居遣兴(二首) 其二
[2019-05-1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