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张惠言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人们常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美好的事物在你身边时,往往并不觉得十分珍贵;而当它一旦消失之后,你才会倍感其值得眷恋。本词所写,虽只是一腔惜春情怀,但若结合人生经验来读,则也可以从中引申出上述带有哲理性的意义。
词的上片感叹自己身在春天不知春,总是在忙忙碌碌或糊里糊涂中错过了大好的春光、辜负了烂漫的花季,一旦觉悟却时已晚矣,只好满怀愁绪地送春归去。这“年年负却花期”一句,是从千回万折中转出来的深情之语。它一言“年年”,二言“负却”,包含着无限的内疚和悔恨在内。而“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一句,又用一“只合”表达了他的无可奈何和恋恋不舍之情。故而上片语虽短而情甚长,写出了词人对于青春虚掷的怨悔和自责。下片则进一步作事后的追惜和反省。“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是写自己对于春天的追惜:春的过程其实并不短暂,从梅花盛开如雪的时候她就悄然孕育,而到满地梨花月影的季节则更到了全盛时期,可自己当时却浑然不觉、毫不知惜,因此在发觉春归之后就激起了倍加深切的相思和叹息。由此,更进而通过反省悟出了一番人生哲理:“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岂不像春天的降临和消逝一样,只有在失去之后才让人猛省拥有的可贵。因而人们千万应当珍惜他们所把握住的每一段美好生命和每一件美好事物!这样的理解,或许会与词人的原意有出入,但既然张惠言本人一向倡导“比兴寄托”和“意内言外”的创作原则,而另一位常州词派的词论家谭献也曾提出过“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的读词方法,那么我们对本词所作的哲理性阐述也就“虽不中,亦不远矣”。
人们常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美好的事物在你身边时,往往并不觉得十分珍贵;而当它一旦消失之后,你才会倍感其值得眷恋。本词所写,虽只是一腔惜春情怀,但若结合人生经验来读,则也可以从中引申出上述带有哲理性的意义。
词的上片感叹自己身在春天不知春,总是在忙忙碌碌或糊里糊涂中错过了大好的春光、辜负了烂漫的花季,一旦觉悟却时已晚矣,只好满怀愁绪地送春归去。这“年年负却花期”一句,是从千回万折中转出来的深情之语。它一言“年年”,二言“负却”,包含着无限的内疚和悔恨在内。而“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一句,又用一“只合”表达了他的无可奈何和恋恋不舍之情。故而上片语虽短而情甚长,写出了词人对于青春虚掷的怨悔和自责。下片则进一步作事后的追惜和反省。“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是写自己对于春天的追惜:春的过程其实并不短暂,从梅花盛开如雪的时候她就悄然孕育,而到满地梨花月影的季节则更到了全盛时期,可自己当时却浑然不觉、毫不知惜,因此在发觉春归之后就激起了倍加深切的相思和叹息。由此,更进而通过反省悟出了一番人生哲理:“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岂不像春天的降临和消逝一样,只有在失去之后才让人猛省拥有的可贵。因而人们千万应当珍惜他们所把握住的每一段美好生命和每一件美好事物!这样的理解,或许会与词人的原意有出入,但既然张惠言本人一向倡导“比兴寄托”和“意内言外”的创作原则,而另一位常州词派的词论家谭献也曾提出过“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的读词方法,那么我们对本词所作的哲理性阐述也就“虽不中,亦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