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陈子龙
雨中杏花
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玉颜寂寞淡红飘,无那今宵。
崇祯八年(1633)春夏,词人居住在故里松江(今属上海市)徐致远的别墅南园。这首咏物小词就是歌咏当年南园的杏花。
南园的景致无疑是幽美的,徐致远的兄长孚远曾有“沿堤秋桂丛,小桥春杏丽”(《南园读书楼》)、“南郭芳菲黄鸟鸣,杏花斜映野桥平”(《南园杏》)的诗句记之。平野的小桥,芳菲的春杏,宛然是南园一道独特的风景。“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词人自然由小桥、杏花入笔,展现南园的景致。春雨绵绵,给南园的池苑馆舍笼上了一层薄薄的阴翳;绿波荡漾的池塘,春水猛涨,水面几乎与桥面齐平。一番雨水洗礼,杏树梢头,俏花丽朵更显风采。“弄雨”二字,写出了雨中杏花斗艳怒放的姿韵和昂然傲立的精神!然而,寒食时节,天气毕竟还有些微寒意,杏花却偏偏在此时开放。“微寒著处不胜娇”,处处春雨挟寒,虽说是“微寒”,但杏花娇娆柔媚,纵有千种风情,万般仪态,又如何消受得起呢?杏花动人情思,勾人魂魄,更叫人怜爱,令人感伤。“此际魂销”的慨叹,由赞美杏花的俏美娇艳,转而同情其遭逢寒雨侵袭,人情花貌,一笔两到。此时此刻,词人黯然销魂的情感波动,更多地倾泻在关注杏花的遭遇和命运上。
上片描绘眼前风物,过片切入对往事的追怀:“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青门”,汉长安城东南门,汉人送客常至青门外的霸桥,折柳赠别,后因以“青门”泛指游冶、送别的所在。往昔,那宾游繁闹的青门堤岸外,杏花整日供人玩赏,遭人采摘,花容残损,粉香零乱。杏花的命运何其悲惨!末两句折回现实,抒发感叹:“玉颜寂寞淡红飘,无那今宵!”“玉颜寂寞”,化用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语。不同的是,白诗将美人比作梨花,词人则将杏花比作佳人。眼前的杏花还不失绝代佳丽的丰韵,婀娜依旧,娇媚依旧,只是难禁风雨的袭击,淡红的花瓣无奈地在寂寞中飘零。在这春雨微寒的夜晚,真是花也无奈,人也无奈!一声“无那今宵”,多少凄楚,多少感伤!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中所咏的,是春雨微寒中的杏花。但吟味再三,雨中花间,总依稀晃动着一位佳人的倩影:她就是江南名妓柳如是。词人和柳氏同居在南园鸳鸯楼。两人相慕相恋,情深意笃,在园中留下了深深的情感印痕。然而,迫于陈妻张氏的竭力反对和词人的家境清贫,柳氏最后只得凄然离开词人,回到盛泽的居所。词人笔下的“雨中杏花”,就是他心中的情人柳如是:当年的卖笑生涯,留下了“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的记忆;如今,与词人同居,承受种种欢爱,却也遭遇无边的压力,仿佛“弄雨花梢”,“微寒著处不胜娇”。她以“寂寞”抗争,在无声中忍受巨大的精神摧残,任凭“玉颜”“淡红飘”,让青春年华流逝。词人对柳氏的遭际黯然“魂销”,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徒唤“无那”!显然,这首小词便是陈、柳这段情感历程的真实记录。其妙处就在以花拟人,亦花亦人,神韵天然,风味不尽。清王士禛评谓:“嫣然欲绝!”(《陈忠裕全集》引)是夸杏花的风姿?是赞柳氏的风韵?还是叹词人的妙笔?似乎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