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元好问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元明清词三百首 https://www.kekeshici.com

        素丸何处飞来,照人只是承平旧。兵尘万里,家书三月,无言搔首。几许光阴,几回欢聚,长教分手。料婆娑桂树,多应笑我,憔悴似,金城柳。  不爱竹西歌吹,爱空山、玉壶清昼。寻常梦里,膏车盘谷,拏舟枋口。不负人生,古来惟有,中秋重九。愿年年此夕,团栾儿女,醉山中酒。
        这首词写作的具体时间难以确考。但词中提到的“盘谷”、“枋口”二地,皆在河南济源县,于登封为近,因此可大致断定,此词写作时间约在金兴定三年(1219)至正大二年(1225)之间,某一年的中秋之夜。这时已是金朝的末期,因受蒙古的军事压迫,迁都汴梁,仅保有河南、陕西之地。元好问在汴京任国史院编修,眷属则在河南登封。
        词的上片是对过去离乱生活的回顾与感慨。元好问自金宣宗贞祐元年(1213)以来,因避兵几经转徙,颠沛流离,哥哥元好古死于兵乱之中。移家登封后稍微安定下来,但在汴京为官,仍是单身生活。北边烽火未熄,自己孤身一人,是这首词的抒情背景。开头一句,“素丸何处飞来”,突兀发端,笔势飘逸,却原来又到中秋了。这轮明月,和承平时候一样圆,一样亮,而今国家破碎,故乡沦陷,孤独的词人,只有“无言搔首”而已。“几许光阴,几回欢聚,长教分手”,是对过去多年离乱生活的回忆和概括,读来沉挚悲凉。上片结句仍回到对月情境,以月亮作镜子,照出自己憔悴的容颜。这是多年离乱的结果,也是前面回忆的一个收束。
        词的过片,以否定句式,逆接上片,强调了自己不爱繁华、独喜幽静的情操。繁华之地每伴随着荣利追逐,而清幽之处则远离尘嚣,这是词人写这几句的真意所在。“玉壶”,以其清冷明润之质象征朗月,“清昼”则表月明如昼。空山明月之夜,是词人所向往的境界,每每梦寐以求之。盘谷为唐李愿隐居之地。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末云:“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词人括成“膏车盘谷”一句,也有追随之意。集中另有同调词一篇,题为“同德秀游盘谷”,编次此词之后,当是后来实地往游时作。其中有云:“野麋山鹿,平生心在,长林丰草。……把人间万事,从头放下,只山中老。”抒写同样情怀,可以参看。“枋口”,据《新唐书·地理志》,孟州济源县有枋口堰。泰和五年,河阳苍度使温造于此疏浚古秦渠,以灌溉济源等四县田。水边拏舟,亦闲暇适情的事。不过山水之情,只存梦想,词人接着感叹,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中秋、重九亲人的团圆,才能给人一点生之欢乐。因此,他只愿能返回家中,年年中秋,享受一点天伦之乐。《景德传灯录》卷八载襄州庞居士偈曰:“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栾(��)头,共说无生话。”作者概括为“团栾儿女”句,含意是非常蕴藉的。
        词中化用前人成句和典故处,除以上已举出的之外,“家书三月”,是杜甫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节缩,利用读者的心理积淀,以更简括的字句,传达了同样的感受。“金城柳”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桓公(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还有一个“竹西”,在扬州城北。竹西本身不算有名,自杜牧《题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以后,遂为文人所称道,姜夔的《扬州慢》至称为“竹西佳处”。作者用很少的字句调动起读者的记忆,增强了词作的感情厚度。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