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玲 心香
作者简介 叶文玲(1942— ),当代作家。1942年,叶文玲出
生于浙江省玉环县。长大后,虽喜好读书,但无论是家人还是自己都并
没有企盼着她能够成为一名作家。叶文玲从15岁起便走向社会,在一
所幼儿园当教养员,后来又当过小学教师和农场工人。1965年迁居河
南省郑州市,“文化大革命”中做过冲压工和铣工。1979年加入中国作
家协会,并调至河南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叶文玲是在胸前飘着红领巾
的时候就尝试着写作的,自1958年开始便有作品见诸报端,但真正引
人注目、产生影响的作品还得首推197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丹梅》。此
后,作者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成果甚丰。《寂静的山谷》曾获中国人
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颁发的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二等奖;代表作《心
香》则荣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者已经结集出版的作品有:
短篇小说集《无花果》、《心香》; 中篇小说《弯弯的金竹塘》、《青灯》、
《小溪九道弯》、《父母官》;中短篇小说集《长塘镇风情》、《独特的歌》;
散文、随笔集《梦里寻你千百度》、《写在椰叶上的日记》及理论著述
《艺术创作的视角》等。
内容概要 小谢和老岩在一个学校执教,两人同住一个寝室。这一 天,小谢一推开房门,就仿佛看到了奇迹——他惊讶的倒不是到南方过 年去了的外语老师岩岱提前回到了学校,而是一把赭色的样式古朴的 陶土瓦壶正在蜂窝炉上咝咝地冒着水汽。对于小谢来说,这无异于太阳 从西边出来。记得小谢刚参加工作时,为了教学生作静物写生,从学校 总务处拿来一把铝壶。老岩一见,顿时皱起了眉头:“什么不好画,要 画这?”随即便把水壶送了回去。后来,因寝室里喝水不方便,小谢提 议领把水壶,老岩说这事由他来办。可事后老岩竟从商店里买回一口铝 锅,天长日久,锅底烧穿了,老岩就去换底,实在不能用了,再买回来 的还是一口铝锅。小谢实在不明白,老岩对水壶避之不及的怪癖是怎样 形成的,当然更不明白今天为什么却又与水壶结下了缘份。见小谢大惑 不解的样子,老岩一面往壶里添了一些凉水,一面向他讲述了自己内心 深处的隐秘——“二十四年前,我是师范学院艺术系的应届毕业生。为 了完成毕业创作,我到一个叫大龙溪的村子去搜集素材。那是一个春日 的黄昏,在村头小溪边我看到这样一副景象:一个姑娘坐在石头墩上, 一双赤脚浸在溪水里轻轻地拍打着,溅起一串串水花,继而又用脚趾夹 起一块圆圆的鹅卵石……夕阳射来的几道金色,把她那天真烂漫的笑 容和眉目姣好的脸庞照得楚楚动人。我绝对没想到一进村便碰上了这 个千载难逢的画面,后来我就根据这个场景完成了油画《溪边》的创作。 说来也巧,我住的那家主人是个姓朱的六十多岁的孤寡老太太,第二天 一早,那姑娘便提着一桶水给朱老太太送来了。从朱老太太口中得知, 姑娘是个没有名字的哑巴,爹娘早逝,家中只有一个弟弟名叫小元。于 是,我便在暗中给这个姑娘起了个名字:亚女。随着《溪边》完成进度 的推移,亚女和我渐渐熟了,她还请我给她画了一些绣花用的花样。就 在我结束创作要返回学校前,被突如其来的暴雨浇了一次,朱老太太用 一把我前所未见的陶土瓦壶给我烧了红糖姜片茶。并说为了寻找一块 姜,亚女淋着雨跑了十几家,瓦壶也是她送来的,因为铁锅烧的水不好 喝。我耳根子发烧,心里不由地辨析着亚女这种热诚里的某种含意。朱 老太太在一旁叨咕着: ‘这丫头,那眼光,那心思,灵透着哩!’我虽然 怜惜亚女,但怜惜不等于爱情。第二天,我便启程了,亚女打发小元送 来了一幅绣花帐沿。因为《溪边》的成功,我分配到了理想的岗位—— 文化局的美术创作组。正当我准备一展才华的时候,命运把我推到了 ‘补充’右派的行列里,被发配到大龙溪去插队改造。四年小别,山水 依旧,人事全非,我还是住在朱老太太家,可她老人家却于一年前过世 了。我怕见到亚女,我虽不认为自己对她有什么罪责,但的确觉得愧对 于她。亚女固然知道我的‘身份’但还是一如既往,每到黄昏总要提着 瓦壶过来给我灌开水。见我整日吃不饱饭,一天,她把公社食堂分发的 稀饭省下给我送来。我执意不肯接受,亚女便打着手势告诉我:她已经 吃过了,她弟弟小元今晚宿在学校没有回来,于是饭就省出来一份。她 还把小元的图画练习册拿给我看,我发现上面全是照着我那年的素描 练习画的,画得当然不够好,但却十分认真。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此后 不久一场大祸从天而降:一天下工回来,当我刚刚迈过小溪,走近村头 的食堂时,只见那里聚集了许多人,一声刻薄而又粗野的叱骂尖厉地传 入我的耳鼓:‘大家都来看这个挖人民公社墙脚的小偷,竟用水壶偷饭 ……’叫骂者高高扬起了那把我十分熟悉的灰褐色瓦壶,当场示众后, 从兜里掏出一根麻绳,穿好壶把,一下子把瓦壶挂到了亚女的脖子上! 我像触电似地呆住了,这时亚女一下子看见了我,她‘呀’的发出一声 尖叫,身体立刻倒了下去,‘豁啷’一声,瓦壶摔得粉碎……被无尽的 痛悔燃烧着的我彻夜未眠,攥在手里的一把瓦壶碎片,像锋刀利刃一样 割着我的心。我既为自己无法在众目睽睽下劝慰亚女而忧急,更为四年 前轻率而又自负地拒绝了亚女的情意而痛悔。是的,失去的永远失去 了,现在我连个普通公民都不如,哪还配爱她保护她呢?第二天,亚女 不见了,直到黄昏,我和小元才在瀑布飞跌的断崖旁寻到了亚女的绣花 围裙。亚女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我的痛苦却刚刚开了个头。打这以后, 只要我一见到烧水或提水的壶,我的心都会颤栗不已。我也不愿意再去 碰一下画笔了。原来自以为爱美、追求美的我,实际上不懂得真正的美 的价值所在。所以,我改行教了外语。在痛苦的同时,我还有一丝陶醉 和自慰,这就是在灵魂深处,还为亚女燃着一炷心香!这次探亲,本打 算绕道走一趟离别十七年的大龙溪,不想在火车站竟意外地碰上了小 元,他现在出息成一名陶瓷工艺设计师了。真没想到小元称我为老师: ‘我姐姐在的那些年,每天晚上她都要我照着您的画一笔一笔地描呀画 呀,要不是受了您的启蒙,我不会有今天。’我明白了,作为亚女的弟 弟,小元在心灵深处何尝不珍藏着他的一份怀念啊!可是,他没有沉沦, 而是用忠诚而积极的劳动默默地点燃着自己的一炷心香! 小元送我这 把陶土瓦壶后,我们便分手了。我改变了主意,不去大龙溪了。难道我 好意思去充当一个可怜而又可笑的碌碌无为的吊客么?我想以后我会 去的,可绝对不能像现在这个样子。小谢,你说是么?”岩岱老师一口 气道出了埋藏在他心底二十多年的话语,还没来得及小谢作答,“呼”的 一声,炉子上那把古朴奇巧的陶土瓦壶腾地窜出一股雪白的蒸汽:水又 开了!
作品鉴赏 《心香》是一篇情韵隽永、精巧别致的短篇小说佳作, 读之每每令人产生爱不释手的感觉。小说在题材的开拓和心灵的刻画 方面作出了可喜的探索。它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的爱情悲剧(当然这个 爱情悲剧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悲剧派生出来的产物),由于作者将这 个故事放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做了典型化的处理,因而超越了一人一事 自身的局限而具备了忧愤深广的社会学意义上的普遍的认识价值。《心 香》的情节是通过岩岱向小谢叙述往事而展开的,女主人公亚女的形象 塑造也是通过岩岱之眼之口来完成的,带有一种极强的感情色彩。聋哑 这个生理缺欠,对于我们的女主人公来说,非但没有成为美的瑕疵,反 而因之染上了一层圣洁的色彩。正如断臂维纳斯,面对着她,越发能够 激起我们关于完美的无限遐想;同样,亚女无言,恰恰为读者在心灵深 处蓄起了一汪至情的清泉。不难看出,作者在这个形象身上倾注了自己 全部的感情。作品中,夕阳斜照,在村头溪边,亚女戏水夹石那段描写 颇有诗情画意,把亚女的美丽姣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亚女的情态中, 山水灵秀的自然美、勤劳欢愉的劳动美、情趣盎然的生活美、热情洋溢 的青春美皆汇集于此,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无怪乎岩岱为之所动,产生 了创作灵感,从而完成了他的成名之作——油画《溪边》。然而,岩岱 对美的发现与探索又是浅尝辄止的,在亚女至美的心灵面前,他止步 了、退却了,乃至铸成千古遗恨。究其缘由,是世俗偏见的尘土隔绝了 岩岱与亚女两人心灵之间的感应波,使得岩岱眼睁睁地失去了本应属 于他的甜蜜的爱情。比较之下,亚女对岩岱的爱恋更让人肃然起敬。起 先,是因为岩岱创造的艺术美使她为之倾倒。当一场政治风暴使岩岱骤 然蒙难后,也丝毫没有影响亚女一如既往的痴情。政治的淫威、生活的 重压,只能促使亚女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更加大胆率真、忠贞不渝。在 亚女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忘我——舍身 的至情。亚女的形象,不仅证实了美是一种永恒的存在,也展示了美在 于追求与探索这一人生真谛。《心香》对社会劫难的揭示与控诉,是在 诗的意境中展开的。作品时而深沉舒缓,时而如泣如诉,但并不低沉, 更不阴暗。宛如山村组曲中的一个乐章,其间轻轻地深情地奏出的饱含 生活诗情的乐句,体现了作家的美学理想。《心香》正是这样,诉说了 一个美的毁灭的故事,但它无意使人沉沦,反却激发了人们生活的勇 气。小说中,亚女的弟弟小元的成长与进步,“用忠诚而积极的劳动默 默地点燃着自己的一炷心香”,不但鞭策和激励了已经成为多年的人民 教师的岩岱,也为作品平添了几多亮色,让读者毋庸置疑地感受到:美 的创造在继续,美是永存人间的!作者叶文玲在另外一篇题为《啊!牡 丹》的散文中有一句话:“屈辱的经历,不能摧毁她为生活创造美的热 情和意志!”这,或许可以成为《心香》题旨的恰当的注脚。其实,叶 文玲创作《心香》,本身就是一次美的探索,作品把细节真实做了诗化 的艺术处理,将平常的生活画面变成了具有相当魅力的审美世界,使作 品显得典雅而飘逸。结构上,始于一把陶土瓦壶又终于一把陶土瓦壶, 由此设悬念又以悬念的解开而告终,构思十分精巧。全篇岩岱的口述占 了绝对比重,将过去和现在两个时空很好地融为一体,不但在人物的情 感脉络上起到了贯穿的作用,也有助于读者将此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活进程来理解人物,认识社会。
内容概要 小谢和老岩在一个学校执教,两人同住一个寝室。这一 天,小谢一推开房门,就仿佛看到了奇迹——他惊讶的倒不是到南方过 年去了的外语老师岩岱提前回到了学校,而是一把赭色的样式古朴的 陶土瓦壶正在蜂窝炉上咝咝地冒着水汽。对于小谢来说,这无异于太阳 从西边出来。记得小谢刚参加工作时,为了教学生作静物写生,从学校 总务处拿来一把铝壶。老岩一见,顿时皱起了眉头:“什么不好画,要 画这?”随即便把水壶送了回去。后来,因寝室里喝水不方便,小谢提 议领把水壶,老岩说这事由他来办。可事后老岩竟从商店里买回一口铝 锅,天长日久,锅底烧穿了,老岩就去换底,实在不能用了,再买回来 的还是一口铝锅。小谢实在不明白,老岩对水壶避之不及的怪癖是怎样 形成的,当然更不明白今天为什么却又与水壶结下了缘份。见小谢大惑 不解的样子,老岩一面往壶里添了一些凉水,一面向他讲述了自己内心 深处的隐秘——“二十四年前,我是师范学院艺术系的应届毕业生。为 了完成毕业创作,我到一个叫大龙溪的村子去搜集素材。那是一个春日 的黄昏,在村头小溪边我看到这样一副景象:一个姑娘坐在石头墩上, 一双赤脚浸在溪水里轻轻地拍打着,溅起一串串水花,继而又用脚趾夹 起一块圆圆的鹅卵石……夕阳射来的几道金色,把她那天真烂漫的笑 容和眉目姣好的脸庞照得楚楚动人。我绝对没想到一进村便碰上了这 个千载难逢的画面,后来我就根据这个场景完成了油画《溪边》的创作。 说来也巧,我住的那家主人是个姓朱的六十多岁的孤寡老太太,第二天 一早,那姑娘便提着一桶水给朱老太太送来了。从朱老太太口中得知, 姑娘是个没有名字的哑巴,爹娘早逝,家中只有一个弟弟名叫小元。于 是,我便在暗中给这个姑娘起了个名字:亚女。随着《溪边》完成进度 的推移,亚女和我渐渐熟了,她还请我给她画了一些绣花用的花样。就 在我结束创作要返回学校前,被突如其来的暴雨浇了一次,朱老太太用 一把我前所未见的陶土瓦壶给我烧了红糖姜片茶。并说为了寻找一块 姜,亚女淋着雨跑了十几家,瓦壶也是她送来的,因为铁锅烧的水不好 喝。我耳根子发烧,心里不由地辨析着亚女这种热诚里的某种含意。朱 老太太在一旁叨咕着: ‘这丫头,那眼光,那心思,灵透着哩!’我虽然 怜惜亚女,但怜惜不等于爱情。第二天,我便启程了,亚女打发小元送 来了一幅绣花帐沿。因为《溪边》的成功,我分配到了理想的岗位—— 文化局的美术创作组。正当我准备一展才华的时候,命运把我推到了 ‘补充’右派的行列里,被发配到大龙溪去插队改造。四年小别,山水 依旧,人事全非,我还是住在朱老太太家,可她老人家却于一年前过世 了。我怕见到亚女,我虽不认为自己对她有什么罪责,但的确觉得愧对 于她。亚女固然知道我的‘身份’但还是一如既往,每到黄昏总要提着 瓦壶过来给我灌开水。见我整日吃不饱饭,一天,她把公社食堂分发的 稀饭省下给我送来。我执意不肯接受,亚女便打着手势告诉我:她已经 吃过了,她弟弟小元今晚宿在学校没有回来,于是饭就省出来一份。她 还把小元的图画练习册拿给我看,我发现上面全是照着我那年的素描 练习画的,画得当然不够好,但却十分认真。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此后 不久一场大祸从天而降:一天下工回来,当我刚刚迈过小溪,走近村头 的食堂时,只见那里聚集了许多人,一声刻薄而又粗野的叱骂尖厉地传 入我的耳鼓:‘大家都来看这个挖人民公社墙脚的小偷,竟用水壶偷饭 ……’叫骂者高高扬起了那把我十分熟悉的灰褐色瓦壶,当场示众后, 从兜里掏出一根麻绳,穿好壶把,一下子把瓦壶挂到了亚女的脖子上! 我像触电似地呆住了,这时亚女一下子看见了我,她‘呀’的发出一声 尖叫,身体立刻倒了下去,‘豁啷’一声,瓦壶摔得粉碎……被无尽的 痛悔燃烧着的我彻夜未眠,攥在手里的一把瓦壶碎片,像锋刀利刃一样 割着我的心。我既为自己无法在众目睽睽下劝慰亚女而忧急,更为四年 前轻率而又自负地拒绝了亚女的情意而痛悔。是的,失去的永远失去 了,现在我连个普通公民都不如,哪还配爱她保护她呢?第二天,亚女 不见了,直到黄昏,我和小元才在瀑布飞跌的断崖旁寻到了亚女的绣花 围裙。亚女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我的痛苦却刚刚开了个头。打这以后, 只要我一见到烧水或提水的壶,我的心都会颤栗不已。我也不愿意再去 碰一下画笔了。原来自以为爱美、追求美的我,实际上不懂得真正的美 的价值所在。所以,我改行教了外语。在痛苦的同时,我还有一丝陶醉 和自慰,这就是在灵魂深处,还为亚女燃着一炷心香!这次探亲,本打 算绕道走一趟离别十七年的大龙溪,不想在火车站竟意外地碰上了小 元,他现在出息成一名陶瓷工艺设计师了。真没想到小元称我为老师: ‘我姐姐在的那些年,每天晚上她都要我照着您的画一笔一笔地描呀画 呀,要不是受了您的启蒙,我不会有今天。’我明白了,作为亚女的弟 弟,小元在心灵深处何尝不珍藏着他的一份怀念啊!可是,他没有沉沦, 而是用忠诚而积极的劳动默默地点燃着自己的一炷心香! 小元送我这 把陶土瓦壶后,我们便分手了。我改变了主意,不去大龙溪了。难道我 好意思去充当一个可怜而又可笑的碌碌无为的吊客么?我想以后我会 去的,可绝对不能像现在这个样子。小谢,你说是么?”岩岱老师一口 气道出了埋藏在他心底二十多年的话语,还没来得及小谢作答,“呼”的 一声,炉子上那把古朴奇巧的陶土瓦壶腾地窜出一股雪白的蒸汽:水又 开了!
作品鉴赏 《心香》是一篇情韵隽永、精巧别致的短篇小说佳作, 读之每每令人产生爱不释手的感觉。小说在题材的开拓和心灵的刻画 方面作出了可喜的探索。它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的爱情悲剧(当然这个 爱情悲剧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悲剧派生出来的产物),由于作者将这 个故事放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做了典型化的处理,因而超越了一人一事 自身的局限而具备了忧愤深广的社会学意义上的普遍的认识价值。《心 香》的情节是通过岩岱向小谢叙述往事而展开的,女主人公亚女的形象 塑造也是通过岩岱之眼之口来完成的,带有一种极强的感情色彩。聋哑 这个生理缺欠,对于我们的女主人公来说,非但没有成为美的瑕疵,反 而因之染上了一层圣洁的色彩。正如断臂维纳斯,面对着她,越发能够 激起我们关于完美的无限遐想;同样,亚女无言,恰恰为读者在心灵深 处蓄起了一汪至情的清泉。不难看出,作者在这个形象身上倾注了自己 全部的感情。作品中,夕阳斜照,在村头溪边,亚女戏水夹石那段描写 颇有诗情画意,把亚女的美丽姣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亚女的情态中, 山水灵秀的自然美、勤劳欢愉的劳动美、情趣盎然的生活美、热情洋溢 的青春美皆汇集于此,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无怪乎岩岱为之所动,产生 了创作灵感,从而完成了他的成名之作——油画《溪边》。然而,岩岱 对美的发现与探索又是浅尝辄止的,在亚女至美的心灵面前,他止步 了、退却了,乃至铸成千古遗恨。究其缘由,是世俗偏见的尘土隔绝了 岩岱与亚女两人心灵之间的感应波,使得岩岱眼睁睁地失去了本应属 于他的甜蜜的爱情。比较之下,亚女对岩岱的爱恋更让人肃然起敬。起 先,是因为岩岱创造的艺术美使她为之倾倒。当一场政治风暴使岩岱骤 然蒙难后,也丝毫没有影响亚女一如既往的痴情。政治的淫威、生活的 重压,只能促使亚女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更加大胆率真、忠贞不渝。在 亚女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忘我——舍身 的至情。亚女的形象,不仅证实了美是一种永恒的存在,也展示了美在 于追求与探索这一人生真谛。《心香》对社会劫难的揭示与控诉,是在 诗的意境中展开的。作品时而深沉舒缓,时而如泣如诉,但并不低沉, 更不阴暗。宛如山村组曲中的一个乐章,其间轻轻地深情地奏出的饱含 生活诗情的乐句,体现了作家的美学理想。《心香》正是这样,诉说了 一个美的毁灭的故事,但它无意使人沉沦,反却激发了人们生活的勇 气。小说中,亚女的弟弟小元的成长与进步,“用忠诚而积极的劳动默 默地点燃着自己的一炷心香”,不但鞭策和激励了已经成为多年的人民 教师的岩岱,也为作品平添了几多亮色,让读者毋庸置疑地感受到:美 的创造在继续,美是永存人间的!作者叶文玲在另外一篇题为《啊!牡 丹》的散文中有一句话:“屈辱的经历,不能摧毁她为生活创造美的热 情和意志!”这,或许可以成为《心香》题旨的恰当的注脚。其实,叶 文玲创作《心香》,本身就是一次美的探索,作品把细节真实做了诗化 的艺术处理,将平常的生活画面变成了具有相当魅力的审美世界,使作 品显得典雅而飘逸。结构上,始于一把陶土瓦壶又终于一把陶土瓦壶, 由此设悬念又以悬念的解开而告终,构思十分精巧。全篇岩岱的口述占 了绝对比重,将过去和现在两个时空很好地融为一体,不但在人物的情 感脉络上起到了贯穿的作用,也有助于读者将此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活进程来理解人物,认识社会。
今日更新
-
艾芜 百炼成钢
[2019-09-24]
-
鲍昌 盲流
[2019-09-24]
-
白桦 啊!古老的航道
[2019-09-24]
-
白朗 为了幸福的明天
[2019-09-24]
-
蔡测海 母船
[2019-09-24]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