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怀念萧珊》赏析

2018-10-03 可可诗词网-散文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巴金《怀念萧珊》原文

    巴金和夫人萧珊三十余年来风雨同舟,忧乐与共,结成了深厚的爱情。不料“文革”风暴骤起,先是巴金被打为“牛鬼”,接着萧珊又被无情地夺去了生命。长夜漫漫,万马齐喑,作者在萧珊逝世后几天里竟然面壁枯坐,“却写不出一句话”。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8年8月13日,作者才开始动笔写这篇悼亡之作,值得注意的是又过了近半年之久,作者才写毕此文,打上了最后一个句号。由此不难想见,作者面对萧珊的遗像,度过了多少不眠的夜晚,往稿纸上倾注了多少血泪!

巴金的作品,向来以真诚热情感人,他把读者当作朋友和知己,毫无保留地倾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此文表现得尤为突出,看似没有急切高声的呐喊,呼天抢地的动作,纵横开阖的结构,却无时无处不渗透着凄切深挚的悼念之情,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总之,对于这篇用血和泪写成的文字,我们是不能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的。仅仅站在旁边“一洒同情之泪”也是不够的,因为他的苦难也正是我们的苦难,他那颗受过创伤的心也正是我们的心。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谁都受到了伤害——从肉体到灵魂。读这样的文章,首先唤起的是我们的良知,是抚摩自己心上的创伤,是深深的思考。一句话,要像作者一样“真诚”!

当然,阅读这篇“真诚”、朴素,看似不讲究什么“技巧”的散文,决不能一目十行,转瞬即过。请看,作者笔下萧珊临终前的形象:“她非常安静,但并未昏睡,始终睁大两只眼睛。眼睛很大,很美,很亮,……”三个“很”字,多么普通,可又多么凄楚感人。再看作者赶来“送别”已经咽气的萧珊:“我只看到她的名字。我弯下身子,把地上那个还有点人形的白布包拍了好几下,一面哭着唤她的名字。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寥寥几句,纯系实写,而造反派不许作者对死者看上最后一眼的冷酷与蛮横不就跃然纸上了吗?又如作者在尽情控诉时还不忘提到那位“热心而又善良的护士长”,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尽管豺狼横行,但人间自有真情,良心未曾泯灭,而作者追求和赞颂真善美之心也永远不会消失!

灾难过去二十多年了,许多人都把它淡忘了,有意无意地,大家不想提起往事,不想用往事来折磨自己,用往事来干扰我们今天的生活。但是那么多屈死的冤魂呢?他们还时时在我们的周围游走,时时进入我们的梦境,我们无法逃避,良心时时在谴责我们自己,他们已经无可言说了,我们却不能不说。有血性的人说了,有良知的人说了,在诉说的人中最勇敢的就是巴金,不仅仅因为他是作家,而因为他是一个时时把良心掏出来说话的人,一个大写的真人。

巴金作为一个作家的地位,是早年写作小说时就存在了;但巴金作为一位历史的见证者和时代的代言人,是在“文革”浩劫之后通过这些随笔树立起来的。作者应该是“社会的良心”,巴金用自己的血泪文字证实了这一点,所以他值得我们尊敬,这样的文字也值得我们反复地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