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高楼

2019-06-01 可可诗词网-古代爱情诗词 https://www.kekeshici.com

        

  朗月何高高,楼中帘影寒。
        一妇独含叹,四坐谁成欢?
        时节屡已移,游旅杳不还。
        沧溟倘未涸,妾泪终不干。
        君若无定云,妾若不动山。
        云行出山易,山逐云去难。
        愿为边塞尘,因风委君颜。
        君颜良洗多,荡妾浊水间。


        《明月照高楼》是诗人雍陶写的一首爱情诗。
        这是一个朗月高悬、清风徐来的美好夜晚,然而良辰美景并没有提起帘内人赏月的雅趣,反而在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寒”既实指节气更替引起的天气之寒,又蕴涵着形只影单,别愁侵心之意。闺妇面对眼前坐中家人亲友欢聚的温馨,倍感孤寒难捱,不由得“独含叹”。此处“独”呼应了上句的“寒”,诉尽了自君别后“春愁黯黯独成眠”的孤愁,又因“寒”而“叹”,叹尽了“只有空床敌素秋”的寒衾之苦。一人向隅,举座不欢,四坐亲友也因此一声长叹而停箸不能饮,无以成欢。春夏秋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骨相思,便于这一声哀叹之中获得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时节屡已移,游旅杳不还。”用以补充说明上句何以“独含叹”的原因。“屡已移”对“杳不还”喻示着这相思非一朝一夕,而是由来已久,漫漫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离梦杳杳使这种情感与日俱增,愈演愈烈。这 一句在补充说明的同时也为下面的重重赌咒发誓作了必要的铺垫。
        诗的前半部分是以叙述的口吻写了闺妇对远戍边塞的游子的缕缕相思,而后半部分则是少妇心中久积的相思迸发出来的火一般的誓言。这誓言又是以连续作比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沧溟倘未涸,妾泪终不干”。这里之所以要寄意于大海,是因为在古人的心目中,“沧溟”与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一样都是永恒的象征。当他们挚诚地向往永恒的爱情时以之作比是很自然的。大海干涸既然纯属虚幻,思妇的相思泪便终不会流尽的。这与李义山“蜡炬成灰泪始干”如出一辙,都表示了至死不渝的坚贞情感,以“沧溟”作比似乎意犹未尽,“君若无定云,妾若不动山”再次作比,将夫君比作“无定云”,一是因远行游子似天边一抹浮云,游踪不定,任意东西;同时又暗含幽怨之情,怨夫君不思归期,空留“我”闺房独守。然而,毕竟怨情发于爱情,爱情远甚于怨情,闺妇以“不动山”向远方游子表白自己矢志不渝的恋情,也许这一比喻有所缺陷,情似山石虽坚不可移,但少妇那躯体,那颗跳动着的心,也似乎随之而停滞不动了。闺妇不愿独宿高楼,让自己的青春在漫漫长夜中流逝,既然“山逐云去难”,何不身化边塞尘,“因风委君颜”?只要能长伴君侧,只要能享受爱情的欢乐,纵然生命稍纵即逝,被荡涤于浊水间又何足惜?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就在于运用了一连 串的比喻,这一 手法的运用使人联想起汉代民歌《上邪》。“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首民歌连举五事发誓,以自然现象作比,于大自然之中寻找自己心灵的支撑。由此而观,两首诗虽上下数百年,却又不乏相似之处。首先,在象征事物的运用上,俱是以物象喻情,反复强调,一气呵成,如夏日暴雨突起骤止,以此展示动荡的心灵世界。其次在爱情的表达方式上同属于如痴如狂的激情倾诉,但《明月照高楼》较《上邪》于炽烈之中又显出深沉。其三,两首诗都选用了连续用比的手法,但《上邪》所用比喻之间是并列关系,而此诗则是比喻间呈现层层递进关系。由这重重誓愿之中,闺妇从一个为君流尽相思泪的思妇,进而为忠实于爱情的贞女,最终上升为追慕幸福、自由,不惜身化尘埃的爱之精灵。这三重誓愿体现了闺妇思想的深邃,爱情的升华。这首诗因此也显得别具特色。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