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四块玉
闺情(三首)
旧乱窝,钗横堕,膳减愁添怎存活? 抽签摆卦为工课。花貌衰,鬼病磨,何日可?
孤雁悲,寒蛩泣,恰待团圆梦惊回。凄凉物感愁心碎。翠黛颦,珠泪滴,衫袖湿。
簪玉折,菱花缺,旧恨新愁乱山叠。思君凝望临台榭。鱼雁无,音信绝,何处也?
〔四块玉〕《闺情》三首皆写女子的离别之愁;相思之苦。第一首开头先刻画思妇形貌:“髻乱窝,钗横堕”。发髻乱得像鸡窝,金钗横斜象是要掉下来。抓住特点,以通俗、形象的笔墨,活画出思妇的潦倒不振之态。《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女子自她的丈夫东去后,头发就乱得象一团蓬草一样。难道是没有香油香膏吗? 不是的,是她自己无心打扮,打扮来叫谁看呢? 这位思妇不事修饰,想来也出于同一心态。“膳减愁添怎存活?”饭量减少了,离愁增添了,一“减”一“添”,正好相反,说明随着离愁的加深,身体一天天坏了下去,思妇不由得想到了如何活下去的问题。那么,她是怎么打发日子的呢? “抽签摆卦为工课”。“抽签摆卦”是为了占卜爱人的归期,但爱人总也没回来,所以她也就天天没完没了地占卜下去,以致使“抽签摆卦”成了日常功课。不仅写出了急切的盼夫之情,还写出了空耗时日的百无聊赖之态,同时也暗示她既无心思打扮,也无时间打扮,如给“髻乱窝,钗横堕”下了一个注脚。这样打发日子的结果,使她原本美丽的容颜一天天衰老了。相思病就像魔鬼一样死死地纠缠着她,折磨着她,什么时候才能摆脱呢? “何日可”,谓“鬼病”何时才能痊愈,暗指爱人何时才能回家,因为爱人回来了,相思病也就不复存在了。通过对外在形貌、日常生活的铺写,具体展示了女子的相思之苦。
秋天,百物凋零,万象肃杀,是最易激起悲凉情绪的季节,本有相思之愁的女子也就“愁更愁”,倍感寂寞,倍添凄凉。第二首写女子的秋日相思,一开始就刻画点染出一派惨淡凄凉的气氛。“孤雁悲,寒蛩泣”,雁与蛩(蟋蟀),一“孤”一“寒”,一“悲”一“泣”,无不是思妇形象心境的写照,无不注入了思妇孤凄悲凉的感情色彩。“孤”与“寒”、“悲”与“泣”互文见义,即是说雁与蛩都“孤寒”,都“悲泣”。思妇的感情色彩注入了雁与蛩,而雁与蛩的“孤寒”与“悲泣”反过来又进一步加深了思妇的“孤寒”之感,“悲泣”之情。“恰待团圆梦惊回”,刚刚要做一个团圆的好梦,不料却被雁、蛩的“悲泣”声一下子惊醒了过来。蛩在近侧,其声细微,雁声宏亮,却在远处,按理都不至惊醒思妇的好梦,而之所以被惊醒了,是由于思妇对悲凉之声特别敏感,一触即发,一响就应,似乎到了神经质的地步。连个团圆的好梦都做不成,其不幸也就可想而知,怪不得思妇醒过来后要“凄凉物感愁心碎”了。最后三句,以相同句法具体描述“愁心碎”情景。先是眉毛紧蹙,接着是珠泪下滴,泪越流越多,最后把袖子都浸湿了。按照生理反应的必然过程,合于情理、颇有层次地表现了感情变化的过程,说明思妇是越想越伤心,越哭越伤心,到了不能自已的地步。围绕着“团圆梦”被“惊回”这一典型细节,展示了典型环境,细致深刻地揭示了思妇痛苦的感情世界。
第三首进一步抒写了思妇痛苦得近于绝望的情绪。“簪玉”,即玉簪;“菱花”,指菱花形的镜子。“簪玉折”、“菱花缺”或属实写,或属虚写。实写即玉簪确实折了,菱镜确实缺了,是“髻乱窝,钗横堕”情形的进一步发展。因思妇既无心打扮自己,也无心收拾家中的器具摆设,故使得凌乱不堪、残缺不全,如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之谓。虚写则为托物寓意,以玉簪之折、菱镜之缺隐喻家庭残破。不管是哪一种情形,都寄寓了思妇的悲戚之情,故而紧接着来了一句“旧恨新愁乱山叠”,直抒胸中悲慨,变暗寓为明写。“旧恨”,指当时夫妻离别之恨;“新愁”,指近来日夜相思之愁。旧恨加上新愁,不仅量变多了,也变得纷纭复杂了。这恨、这愁就如一片乱山,纵横交错,重重叠叠,既沉重,又繁乱,让人无法解脱,让人无法理清。恨与愁本都是抽象的、无形无迹、不可捉摸的东西,这里以“乱山叠”来加以比喻、形容,就使之变得具体、形象、可感了。“思君凝望临台榭”一句,承上启下。“凝望”是目不转睛、聚精会神地朝远处看,那看的方向一定是丈夫当初远去的方向,也一定是回来所必经的方向。可是思妇一次又一次地凝望,却总也未见到丈夫归来的身影,只见到一片乱山,纵横交错,重重叠叠,一望无际,就象自己心头那一团挣不脱、理还乱的“旧恨新愁”。“鱼雁无,音信绝,何处也? ”则是思妇在凝望中所产生的悲慨。“鱼雁”,指书信。古有鱼和雁传递书信的传说。又古人寄信,将信藏于木函中,函用刻为鱼形的两块木板制成,称为“双鲤鱼”。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既无书信带来,也无口信捎来,爱人到底在何方呢? 看不到任何希望,远山渺茫,心事渺茫,思妇又该“翠黛颦,珠泪滴,衫袖湿”了吧?
这三首曲,虽同抒相思之情,而角度不同,情境各异,手法有别,且自具首尾,皆可独立成章。而各首之间,又感情连贯,脉络相通,皆感慨深沉,情调凄惋,读之令人有字字含悲、语语皆泪之感,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布局谋篇,颇见技巧,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