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2024-03-17 可可诗词网-古代爱情诗词 https://www.kekeshici.com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
        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
        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这首小词写一个贵族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从词中的具体描写可以看出,抒情女主人公有相当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但由于丈夫不在身边,生活得又很没意思,有一种强烈的寂寞感和失落感。
        上片开首两句不但描绘了自然景色,点明了时令,交代了人物所处的环境;而且,还暗示出抒情女主人公在这春光明媚的大好时节,她的心情却很不平静,很不安稳。就象被一阵春风吹皱的池水那样,她的心湖泛起了感情的涟漪。陆机《演连珠》之三十一云:“幽君之女,非无怀春之情。”从下文“终日望君君不至”句可以知道,女主人公虽然生活在近似“幽居”的生活环境中,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的夫婿,现在时值阳春时节,她的盼夫速归之情就更复可想了。这开首两句,写景自然,达情含蓄,具有情景一体的艺术情致。这里,以“乍”字来状风起,不仅准确地写出了春天的气候特点,而且对映衬和展示女主人公的心血来潮也非常贴切。而用“吹皱”这样一个动补结构的语词来描写春风吹拂下微波荡漾的“一池春水”,表现女主人公在外界环境的触发下所产生的感情波动,不也十分生动吗? 词重起结,这里开头便赢得了一个满堂彩,很耐人玩味。
        上片歇拍两句和下片换头两句,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日常情事和她的外在表现来揭示她孤独寂寞的心态。她一会儿在飘散着芳香的花间小径逗鸳鸯为戏,一会倚着“斗鸭阑干”看鸭儿戏水解闷。从“闲”字已见其无所事事,而从她在“香径里”逗鸳鸯玩,倚着栏杆看鸭儿戏水,就更见其百无聊赖,孤寂难耐。然而,从她那“手挼红杏蕊”的下意识动作和“碧玉搔头斜坠”而竟不予梳整的慵懒情态来看,这根本未能消除她的孤寂之感,相反,倒更会使她无情无绪。何由见得? 正从歇拍两句看出。据说鸳鸯双飞双栖,因此被视为恩爱夫妻的象征;而杏花,又是春天的象征,也是青春的象征。女主人公的心情本已被春风撩拨得很不平静,这时她又看到成双成对的鸳鸯鸟相偎相倚地栖息在一起,能不牵动她的相思之情和孤寂之感吗? 因为这简直是一种鲜明的比照:鸳鸯何物,尚且交颈而栖,而有情人儿却形单影只地独处幽闺,她的命运竟连鸟儿都不如。再看那红锦般的杏花,开得多美呀,这不正象自己美丽的青春吗? 然而,这美丽的青春却在孤寂中逝去。她漫不经心地揉搓着“红杏蕊”,不正是她这种心理活动的生动写照吗?逗鸳鸯、揉杏蕊未能消除其孤寂之感,反弥增其苦,这才又去看鸭儿戏水,结果,自然还是没有意趣。在这里,没有一句心理描写,女主人公的心态完全通过她那无聊的生活内容、无情无绪的行为动作和她那玉簪斜坠而慵自梳整的懒散情态展示出来,真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结拍两句点明词旨,回应全篇。女主人公之所以那么百无聊赖,她的心境之所以那么孤独寂寞,原来都是因为盼丈夫盼不来。“终日望君”,足见其盼望夫婿归来的心情多么殷切,真可谓望眼欲穿了。“终日”,不单指从早到晚,还有今口语“成天价”的意味,即天天如此。然而“君不至”,她的夫婿硬是盼不来。在这种情境之下,她那本不平静的心绪必当掀起更大的感情波澜。可是,词人并没有按照女主人公这种感情脉络来收束全词,而是宕开一步,推出了“举头闻鹊喜”这样一个亦情亦景的煞尾镜头,十分耐人寻味。试想,正当她心不在焉地看鸭儿戏水,心里却一直盼望着夫婿早日归来的当儿,忽然听到喜鹊的噪鸣声,她能不喜出望外,精神立刻为之一振吗?她抬起头来,把充满希望的目光投向了给她带来喜兆的鹊儿。然而,“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敦煌曲子词·鹊踏枝》)这只是女主人公受了“鹊噪行人至”这种虚妄的世俗传闻的影响,聊且自慰而已。其实,她的夫婿未必就能如愿归来。这样作结,多一层波澜和曲折,有言尽而意不尽之妙,给读者留下联想的余地和无穷的想象。
        这首小词虽然没有深刻的社会内容,但它毕竟反映了那个时代上层社会中一部分妇女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写出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丈夫的真挚而深切的思念之情,而这种感情又是忠于夫妻情爱的妇女所常有的。所以这首小词还是有一定的认识意义的。在艺术上,这首小词是很成功的,有较好的审美价值。全词纯用白描手法,以景起,景中关情;以情结,情中有景;中间四句写人物的情事和情态,真切自然,宛然如画。全词着力揭示的是人物的相思之情和孤寂之感,但含而不露,宛转有致。能有这样的艺术情致,固然跟作者工于造境有关,也跟作者善于捕捉最能揭示词旨、最能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情事细节有关,如中间四句所写就很富有典型性和暗示性。至若时间的推移,也多通过场景的转换来显现,最后著“终日”一语,就不觉得突然。
        这首词历来为词人和词话家所称赏。据载,早在当时,元宗(南唐中主李璟)就曾在宴饮之际戏谓词人:“‘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词人回答说:“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山花子》中句)也。”(见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这虽然是他们君臣之间的玩笑话,但彼此举出对方的有关词句相戏谑,正说明他们这两首词已为时人所传诵。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