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炽《蝶恋花·九月海棠》

2019-05-12 可可诗词网-历代帝王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烟抹霜林秋欲退,吹破胭脂,犹觉西风嫩。翠袖怯寒愁一寸,谁传庭院黄昏信。明月羞容生远恨,旋摘余娇,簪满宫人鬓。醉倚小阑花影近,不应先有春风分。

[注释]

①一寸: 指心。 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 故称。

②羞容: “羞花之容”的简称。古人形容女子貌美,为 “闭月羞花之容”。

[赏析]

“烟抹霜林” 已是深秋,故说 “秋欲退”去,但胭脂般鲜艳的海棠花却绽开笑靥,鲜红的花朵迎风开放,使乍起的西风也显得轻软微弱了。“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诗句),宫女 “天寒翠袖薄”,怯秋风,愁黄昏,“谁传”二字,含着无限的企盼与失望。

上片由海棠在西风中开放,写到深秋黄昏时宫女们寂寥的心情。

这种寂寥,这种内心的愁怨,必然引起愁思万千,不能自己。明月升起,照着娇美的海棠花,但这些“闭月羞花之容”的宫女,只能倦倚花树,温习着思乡之苦,身世之愁恨。作为太子的作者,这时也无聊赖。“旋摘”,即漫不经心地采摘,道出了作者此时的心境,貌似消闲中正显出无可奈何打发秋夜的怅惘。“醉倚小阑花影近”,想借酒消愁解闷,醉后倚小阑,海棠花影近在眼前,醉意朦胧中,疑是春风吹破了胭脂,但仔细一想,春尚遥远。“不应”,即“不是”,花在此时开放,并不是先有了春风的缘分。

下片由摘花簪花, 醉倚小阑观花, 想到春风尚远的愁怅。

咏物的诗词,是要借所咏之物抒发作者的胸臆。古人也有人咏海棠,如苏轼《海棠》诗,所咏的为春海棠:“东风渺渺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表达的是惜春之情,很单一,很显明,也很直截了当。当然作者所爱惜的也包括一切善良美好的事物。《蝶恋花·九月海棠》所写为秋海棠,她是迎着西风开放的,她还将经受西风的摧残。作者借她传达的感情却不那么一目了然。

仁宗为成祖长子,长期居太子位,登极一年即去世。被立为太子后,虽屡有仁爱之举,但郡王高煦、高燧日日伺机谗抅,使他的太子地位“濒于危疑者屡矣”。尽管他口头对人说不知有谗人,“只知尽子职而已”,但内心不可能没有忧虑。作为太子,他的忧虑却不能明言。《蝶恋花·九月海棠》就很委婉地表达了他这种心境。

词的立意新颖。从字面看,“胭脂”、“翠袖”,有娇花美女相伴,又有“明月”、“美酒”让人陶醉,不能说不美好。但就在这些美景尤物中,人的“愁”是深入内心的,“恨”是绵远无尽头的。从词的选材看,“摘花”、“簪花”“醉酒”、“倚阑”, 一系列动作, 皆宫中生活细节。正是这些小事,反映出作者的无聊赖,于看似无意中表达了深深的愁怅。结尾“不应”句更点出惆怅的根源。词的寄托不可谓不深。此词用字严谨工巧,“破”字、“嫩”字、“传”字、“生”字等,都极生动传神。韵律优美,形象鲜明,除主体胭脂般的海棠外,衬以翠绿色衣袖的宫女,明月下摘花、插鬓、依小阑观花等等,都形成一幅幅美的画面。故后人评此词“娟秀绝伦”(清王弈清《历代词话》卷十)不为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