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宗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春园读书》
一片芳菲上苑东,昼长人坐落花风。
蒙茸细草侵阶绿,浓艳夭桃映阁红。
香惹游蜂窥几席, 晴薰舞蝶傍帘栊。
韶光脉脉春如海,讽咏芸编①兴不穷。
[注释]
①芸编, 书的别称。 古人藏书多用芸香驱蠹虫,所以称书签为“芸签”, 称书籍则为 “芸编”。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格律诗,写读书环境,写园林春色。
作者很像一个风光片摄影师,十分讲究取景方法及摄象角度的变换。首联第一句“一片芳菲上苑东”用广角镜头。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景象是葱茏的百草、流芳的百花。“芳菲”的含义并不是单一的,既可以指花草之香,也可以指花草之色。“一片”,同样不是规定了恒量的计数词,既可言其多,群芳百卉; 也可言其盛,姹紫嫣红。“一片芳菲”,正是一派春色。这是总写,仅此四字,便渲染出了“春色满园关不住”的环境氛围。这儿特别能吸引人,于是人们眼前又切入了一个特写镜头: 一个书生,手捧芸编,似读非读,似看非看。满园的春色令其沉醉、痴迷、长坐,晷移时逝而不觉,他似乎在遐思,又似乎在静听。风不动,但他确实听到了,落红掷地有声。“昼长人坐落花风”,诗人再现的果真是一个 “人闲桂花落”的境界吗?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闲坐者是一个审美主体,他在仔细观察他周围的事物,欣赏那美丽怡人的春色。因此随着他视点的不断移动也便出现了一个一个的分写镜头。
“蒙茸细草侵阶绿, 浓艳夭桃映阁红。”颔联是写植物。 先写草,草是不断进取者的形象,生于古原者则 “离离”,生于江洲者则 “萋萋”,只是庭除堂阶往往不肯提供 “草”之生长的条件。不过 “蒙茸”之草尽管柔细,却毕竟不是弱者。一个 “侵”字表明了草之延展与渗透的不屈个性,一个 “绿”字则更显示了它自己的合理存在,这正是“远芳侵古道”,“更行更远还生”的精神。再写桃,桃爱浓抹盛妆,不甘当配角。着一 “映”字突出了桃与阁的互为宾主的关系,一个“红”字则更展示了它花枝招展,以艳取胜的优势。作者以诗情画笔,调彩敷色,确实收到了 “万绿丛中一点红”,“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点化效果。
接下来的颈联是写动物:“香惹游蜂窥几席,晴薰舞蝶傍帘栊。”春花流芳,招来了忙碌不巳的蜜蜂,它们到处探寻春的泉源;春光明媚,陶醉了兴高采烈的蝴蝶,随便一个美的所在它们都留恋忘返。这里,“窥” 与 “傍”两个动词,写绝了蜂、蝶·这对春园小天使的憨朴、可人。“几席”、“帘栊”,两个名词,前者叠韵,后者双声,又赋予了诗句以秀奇与灵动的声韵节奏,仿佛镜头画面间不时还伴响起几个轻快跳荡的动人音符。这诗,真可谓美妙的声与画的艺术!
一个个分镜头的艺术性的组合剪接,立刻产生了蒙太奇的效应。这“春园”充满了进取的活力,充满了人间的美好,可亲、可爱。接着,末联出现了一轴意想画图: “韶光脉脉春如海。”“韶光”,就是美好的时光,“脉脉”,状其柔情丽态。“春如海”,既是形象的比喻,也是对春天韶光的礼赞。如果说 “韶光脉脉春如海”是对 “春园”描绘的总束,那末应该说“讽咏芸编兴不穷”才是对诗篇主题的馆结和升华。写“讽咏芸编” 也就是写 “春园读书”。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园中赏春,使 “闲坐者”颇获启迪,于是讽咏有声,兴致无限。作者摄下这令人蓬勃欣跃、畅快热烈的最后一幕,大大深化了 “春园读书”这一主题。如此写来,也才使作者对春园景色的描画变得更富于生活意义。
《春园读书》一诗,取景长于择选,写物准确传神、维妙维肖,藻绘设色富于诗情画意,不仅思想意趣上励人奋发进取,而且艺术形象中也给人以充分的审美享受,真是一首值得讽咏的佳作。
-
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关山月》
[2019-05-12]
-
梁武帝·萧衍《古意》
[2019-05-12]
-
南唐烈祖·李昪《咏灯》
[2019-05-12]
-
西楚霸王·项羽《垓下歌》
[2019-05-12]
-
汉高祖·刘邦《大风歌》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