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林寺》 - 唐·朱放
[唐]朱放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
诗人朱放志在林泉,一生长期卜隐于渐江剡溪鉴湖间。他结庐云卧,性好樵山钓水,历游吴越名山胜迹。故他的诗思由野水荒云与佛寺道观触发者不少。这首小诗所写即诗人游竹林寺时的人生感触。
首句“岁月人间促”,直笔抒写诗人生命之体验。人生天地间,世事茫茫而岁月倏忽,光阴流逝如白驹过隙。青春年华太短暂了。此句亦情亦理,情理互见;其中一个“促”字,突兀警起,透射出诗人聪敏的生命感和时空意识。
“烟霞此地多”是诗人对竹林寺一带山川胜迹的偏爱与赞叹。竹林寺世有多处,此当指润州(今江苏镇江)竹林寺。寺在镇江黄鹤山。约与诗人同时的著名诗僧灵澈上人曾于此寺游方歇宿。当时著名诗人刘长卿有《送灵澈上人》诗,诗云:“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由此,可见竹林寺环境与韵致不俗。“烟霞”代称隐者眼中胸中风采秀丽而飞动的佳山佳水。竹林寺一带的“烟霞”处处都给诗人以美好的印象,故言“此地多”。宽泛一点讲,也可以说是吴越一带山水给诗人所留下的美好印象。
诗人隐居剡溪鉴湖间,与江浙风流儒雅之士俱从高义、乐山乐水,与这里的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代宗大历(766)中,诗人曾一度到江西做过短时间的节度使属官,但不久即挂官而去,扁舟放还。后于德宗贞元二年(786)又拜左拾遗,朱放亦不就,而始终执意于山水,游心纵情,牵性所好,忘怀得失,真算得上是一位性嗜山水的“烟霞癖”。可见,“烟霞此地多”既是这一带山水的写照,更是诗人偏爱之情的写照,或者说是主观情趣与客观山水的融合与统一。因此,诗人对此有观之不厌,赏之不尽之感。又唯其观赏之不尽不厌,自然也就滋生出“岁月促”之慨。“岁月促”与“烟霞多”所呈现的冲突与联系,互为因果,相反相成,情中透理,理中寓情;以“多”言“促”,自然尤显其“促”更“促”。
三、四句推进一层,强化对生命短暂匆促感的表现。在如此“多”的烟霞中,诗人尤看重竹林寺。但诗人换了一个角度,不说自己如何如何喜爱,而说竹林寺殷勤好客,情深意厚,从而更加重了诗人对竹林寺的依恋留连之情。美而多情的所在,自然是希望“天若有情再来游”。但是,值得激赏的山水烟霞实在太多了,而人生岁月又是如此有限与匆促;余生寥寥,这美好而殷勤的竹林寺还能不能再来呢?还能来几回呢?这一反诘,再度照应“岁月促”,突出“岁月促”,同时也流露出无可奈何的遗憾。从这颇带忧伤的,甚至有些悲凉感的反诘中,读者不难体味,诗人生命意识的执着与跃动。
这首小诗将人生的感慨以口语化的语言出之,语言和语气都十分自然畅达,娓娓如人自言自语,毫无造作,十分亲切近人,可以说是一首古代白话诗;但这种艺术化了的通俗口语,并非浅直;其字里行间,不仅寓情含理;其意绪不仅颇耐人深味;其风韵,亦呈现着明白如话的散文美。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2019-05-12]
-
《乌生》 - 汉· 《乐府》
[2019-05-12]
-
《九月八日》 - 唐·司空图
[2019-05-12]
-
《乞食》 - 晋·陶渊明
[2019-05-12]
-
《书能误人》 - 明·李贽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