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词》 - 唐·崔国辅
[唐]崔国辅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着。
这首诗通篇扣紧一件破旧的丝绸舞裙来写。也许在旁人的眼中,它又破又旧,失却了当日的鲜丽,毫无观赏与使用的价值;但在女主人公的心目中,它却贵如珍宝,不但舍不得随手丢弃,而且还要秘藏起来,轻易不出示于人。“秦王在时作”,从制作的时间上突出其旧。李世民曾封秦王,此处,“秦王”泛指君王,言“在时”,可见这位知疼知爱、令“妾”倾心相许的风流帝王已经不在人世了。首二句,点出了宝爱此裙的原因之一:缅怀纪念“秦王”。睹物思旧,见到此物,眼前当即浮现出故人的音容笑貌,更反衬出如今深宫寂寞守清秋的凄静悲凉。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着”,则从使用的频度上突出其旧。一件丝绸舞裙,穿了又穿,舞了又舞。按常理,在富甲天下、奢华无度的皇宫内院,一衣不二着,一裙不再穿是司空见惯的。而此裙久着不换,甚是特殊,暗示出系君王所赐,君王所好,实际上成了两情相依的信物。“妾”屡着不变,“秦王”则百看不厌,写出了两情相悦之浓,昔日恩宠之深。“秋来不堪着”,表面上是说,穿的次数太多了,无法再穿用了,指它已失去了使用价值。细细体味,似另有深意。秋凉季节不宜再着轻薄的罗裙,此处的春秋,不光指自然时令,更暗喻旧君的厚宠与新君的冷落。“不堪”,既指衣服破旧,不能再穿,更是指不忍重睹旧物,再忆旧情。但她却无法做到把千般烦恼一边儿抛,始终舍不得丢掉这个以往美满爱情生活的见证,既怕看到它引起旧情,又时时想到它,从而由此回味咀嚼半世的酸甜苦辣。于是她无法摆脱,也不再摆脱这种矛盾的心境,只能在无穷的回顾与追悔中,啜饮自己人生的苦味之杯了。
诗人崔国辅为什么会对宫娥嫔妃的失宠之怨如此关注?从他的遭遇中不难找到答案。崔国辅,江苏吴郡(今苏州市附近)人,唐开元十四年进士,任过许昌县令,后直做到集贤院直学士,礼部郎中,正是君王宠幸,春风得意。天宝年间被贬为晋陵司马后则一蹶不振,在萧瑟秋风中苦度余生。可见,这首诗明写后宫之怨,暗中则发泄自己久受新君冷落、仕途失意的不满情绪。清人刘大櫆说它“刺先朝旧臣见弃”,可谓一针见血。
生活中常可见到,普普通通的物件,一旦卷进了某种感情纠葛之中,对当事人来说,它就成了打上了特殊的情感烙印的纪念物。人在世上,经事虽多,谙事却难。这首诗中不为旁人所重的旧罗衣,恰恰就是宫人(诗人)感情的外化物,它激起了她(他)何等巨大的感情浪花啊!
这首诗以宫人自述的第一人称,娓娓道来,真切感人,纯用白描手法,紧扣住一件并未登台亮相的罗衣,以物喻人,托物言情。罗衣,亦可看成宫人(诗人)自己,罗衣破旧,喻人老珠黄,韶华已逝,虽“有”而不见出示,说明她(他)不堪顾影,却仍自怜。后二句尤为出色,前句写大动,后句言大静,冷暖色调反差极大,喻指巨大的感情落差,使诗作展现出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并让人从中深悟到某些人生哲理。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2019-05-12]
-
《乌生》 - 汉· 《乐府》
[2019-05-12]
-
《九月八日》 - 唐·司空图
[2019-05-12]
-
《乞食》 - 晋·陶渊明
[2019-05-12]
-
《书能误人》 - 明·李贽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