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善《宝珠洞》 - 清、近代山水诗赏析

2019-05-29 可可诗词网-山水风景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法式善《宝珠洞》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法式善

行到翠微顶,翠微全在下。

峭壁不洗濯,孤青自淡冶。

山声石上来,暮色天际写。

土灶燃松柴,放出烟一把。

这是作者游宝珠洞写的一首山水名诗。宝珠洞,位于北京西郊翠微山,为山中名胜之一。作者以其闲寂的心情和冲淡的笔调,描绘了宝珠洞的恬淡自然、淡远幽静的景色,表现了他寄情山水的某种闲情逸志。

此诗起首两句:“行到翠微顶,翠微全在下”,介绍宝珠洞的位置及其概貌。上下两句,“翠微”叠用,然含意各不相同。上句“翠微”指山名,下句“翠微”写山色。作者站在翠微顶端,俯视山下,只见青翠碧绿的岚影山色全都倒映在清潭水底。向上看,“峭壁不洗濯”。“峭壁”,形容石壁陡削;“不洗濯”,形容断岩洁净,少有草木杂物。而“孤高自淡冶”,当指生长在岩石表面的青苔或小草,它们不需花木点缀,独自默默地生存着。从字面上看,这是作者对自然物的静景素描,实际上这是诗人志怀高洁、孤芳自赏的人格形象的写照。紧接着,诗人的视线便由近及远地向前眺望: “山声石上来”,由听声而见泓泉水自岩石上奔泻而下,打破了山中的沉寂。这是以动托静、以有声衬无声的艺术手法,使周围环境及作者心境更显得格外幽静。此诗句,似化用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诗的“清泉石上流”而来,二者均富有诗情画意。而“暮色天际写”,描绘“暮色”将临,日薄西山,一片孤云,紧蔽夕阳的情景。一个“写” (泻)字把落日余晖不甘受阻而顽强地从云缝中倾泻出来的景致,表现得维妙维肖。这两句借静写动,与前两句静态描写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描绘出一幅幅形象鲜明、声色相间、动静相托的生动画面。最后两句: “土灶燃松柴,放出烟一把。”这是诗人孤独生活的反映。搬几块石头垒一个小土灶,捡几根松柴燃起一堆火,然而,由于灶小柴湿,火势不旺,只能“放出烟一把”。这篝火是野餐?是取暖?是伴坐?……这其中的奥秘与真谛,作者没有明白说出,留待读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情趣去猜测、去欣赏、去品味……

这首诗全用白描手法,真实、自然、亲切。作者通过一个生活侧面,以凝练的笔触、流畅的语言和融情入景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他寄情山水的真实情感。同时,从他所描绘的“峭壁”、“孤青”、“淡冶”、“暮色”、“土灶”、“松烟”……等景物中,也能看出他那啸傲林泉、消极处世的冷寞态度。

这首诗在构思、语言等方面,酷似陶诗,具有自然、冲淡的本色。清翁方纲在《陶庐杂录《序》中指出: “其(法式善)为诗也,多蓄古今人集,闳览强记,而专为陶韦体,故以诗龛自题书室,又以陶庐为号。……在诸学侣中论诗最久,其英特之思,超悟之味,有过于谢蕴山、冯鱼山,而诣力的深邃,则稍逊之。”这个评价,可谓深中肯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