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邠州》 - 清、近代山水诗赏析
谭嗣同《邠州》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谭嗣同
棠梨树下鸟呼风,桃李溪边白复红。
一百里间春似海,孤城掩映万花中。
这首诗是谭嗣同入甘肃,途经陕西邠州(今陕西彬县)时所作,具体年代不详。诗人写路经邠州时对于如海春光的由衷赞叹,表现了他内心的欢悦之情。
头两句是写沿途所见,末两句是已远离邠州回首遥望的感受。棠梨树是一种叶暗红春日开花的树。春天的棠梨树长满了密密层层的小叶,粉色的花儿探头探脑地悬在叶间,鸟儿在树下鸣啭呼应。清清溪流的两岸,红了桃花,白了李花,红白相映,明艳动人。这是典型的春天的景色,但如果一直这么写下去,即使再写得姹紫嫣红,也会显得单调、呆板。于是诗人一下子向前跃了一百里,当然一百里并不实指,表示又继续向前行了很长一段路程,这百里路程依然是繁花掩映,所以才有“春似海”的比喻。用浩渺的海域来比喻无边的春光,这种感受只能旅途行进的人才会有的,但身居其中的人却不一定能道出了。如此美妙的春光,逗引得诗人走出极远还忍不住要回头张望,只见“孤城掩映万花中”。距离远了,已分不清桃花、李花、棠梨花了,只见如烟似雾的花丛中,隐隐露出城池一角。距离是造成审美意境的必要条件之一,最后用远距离的感受来结束全诗,会激起读者连绵无穷的丰富想象。
这首诗的特点在于它巧妙地选用表现色彩的字,给人以清新、明丽的美丽感受。如第二句只写了溪边的桃红李白,既是春日,溪水必定是绿色的,韦庄有“春水碧于天”句,诗人虽不言绿,但绿已在读者眼前了。写花,诗人只用了 “红”“白” 二字,选字经济、单纯又不扎眼。用一个“复”字表现了花事的秾丽繁盛,这样就会唤起读诗的人的丰富想象力,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气息清新、色彩明艳的春光图,尽情享受那难于一言道尽的美妙春色。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唐山水诗赏析
[2019-06-03]
-
杜甫《题张氏隐居》 - 唐山水诗赏析
[2019-06-03]
-
邵长蘅《雨后登惠山最高顶》 - 清、近代山水诗赏析
[2019-06-03]
-
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 -
[2019-06-03]
-
刘眘虚《阙题》 - 唐山水诗赏析
[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