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再过露筋祠》 - 清、近代山水诗赏析

2023-12-01 可可诗词网-山水风景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王士禛《再过露筋祠》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王士禛

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露筋寺,在江苏省高邮县南三十里。王象之《舆地纪胜》: “露筋祠去高邮三十里。旧传有女子夜过此,天阴蚊盛,有耕夫田舍在焉。其嫂止宿。姑曰: ‘吾宁死不肯失节。’遂以蚊死,其筋见焉。”后人称此女为露筋女,立祠以敬祀之。宋米芾《露筋庙碑》云: “女子,姓肖名荷花。”

这首七绝,是顺治十七年(1660)王士禛第二次路过露筋祠时写的,诗风清丽,情韵淡远,是他的山水行旅诗的名篇。

起句极写露筋女塑像的美丽、端庄风姿。“翠羽”是女子的头饰,“明珰”即耳环,“俨然”,形容端庄的姿态。诗人以美丽的饰物来衬托她的秀美,以端庄来突出她的精神风貌,既绘形又传神,使她的形象宛然在目,楚楚动人。诗人是在夜里经过这座祠庙的。他在祠中清晰地看到头饰的翠绿和耳环的光芒闪射,可见当夜月色皎洁。读此句,使人联想到杜甫描写王昭君的名句“环佩空归夜月魂” (《咏怀古迹》其三),也是以 “环佩”和月色来衬托女子的美。从全篇看,此句起笔突兀。诗人先画出露筋女的美好形象,给读者强烈的美感和惊奇感,以为露筋女是活着的美人,再点出 “祠” 以暗示她不过是一尊塑像。这样开篇,便取得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如果反过来,先写祠庙环境再写祠中塑像,就平淡乏味了。

次句极写露筋祠景色的幽美。诗人用一个“碧”字组合了“湖云”、“祠树”、“烟”三个意象,把时间、地点、环境的特点都准确地表现出来了。祠庙傍着高邮湖。诗人放眼望去,但见月光下,湖面薄薄的云片在飘浮,祠庙周围林木葱茏、一片深碧,整个祠庙笼罩在轻纱般半透明的夜雾之中。景色多么清幽、飘渺! 如此良夜,如此清景,与露筋女飘飘欲仙的风姿相互映衬,把人引进了神仙幻境。

第三句,是诗人升华意境的铺垫、转折之笔。诗人在祠庙内外饱览美景,流连不舍,竟至夜深,这才想起要系缆夜泊。此时,银河渐隐,微风轻拂,残月也开始西斜了。前面两句已暗中点染出月色,到这句才点明一个“月”字,而又借“月初堕”,表示时间的推移,也传写出自己如痴如醉沉浸于佳景中的情态。

结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身在舟中,仍然向露筋祠眺望。忽见祠门外湖面上的白色莲花,正在迎风盛开,宛如无数缟袂素巾的仙姝亭亭玉立。这一笔,写的是实景。高邮湖上,广种白莲,正是诗人眼中所见。但细细品味,却又是借景写人。露筋女既名曰 “荷花”,诗人将她比喻为白莲是很自然的。“月初堕”与“开白莲”的上下呼应,还使人感到诗人是有意化用唐代诗人陆龟蒙《白莲》“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的诗意,以月下盛开的淡雅白莲,象征露筋女的纯洁品格。这一奇妙而自然的联想性想象,使全诗的意境产生了超越和飞跃,显得更空灵蕴藉,富于神韵,也更美。

沈德潜《清诗别裁》评此诗“阐扬贞烈,易于入腐。故以题外着意法行之”。也许,王士禛写这首诗,不无颂扬露筋女“宁死不肯失节”之意。但他却把这一意旨深深地隐藏起来,而以清丽的文字,创造出优美动人的人物和景物意象,构成了一个含蓄、淡远的意境。因而他给予读者的,是诗美的享受,而决非有关“贞烈”的陈腐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