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峦《蜀中送人游庐山》 - 唐山水诗赏析
隐峦《蜀中送人游庐山》唐山水诗鉴赏
隐峦
居游正值芳春月,蜀道千山皆秀发。
溪边十里五里花,云外三峰两峰雪。
君上匡山我旧居,松萝抛掷十年余。
君行试到山前问,山鸟只今相忆无?
隐峦是唐末庐山僧人,曾游历蜀中。此诗是他在蜀中送人游庐山所作,诗中匡山即庐山。全篇简洁生动地描绘了蜀中春日山水风光之美,并由此引发自己对远方的庐山旧居的深切怀念。
诗以四句为一段,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四句,写蜀中春景之佳,笔触清丽,境界鲜明,直有沁人心脾之感。其中首句交代游览季节;次句概言蜀中春色无处不佳,“千山秀发”四字,实笼罩前段。“秀发”语出《诗经《大雅《生民》,本谓谷物生长茂盛,后世转指自然界及社会人事的兴旺之状,这里是形容春来万物萌生,千山万壑一派欣欣向荣的芳菲景象。三、四两句即具体描写蜀中“千山秀发”之景。这首短诗是七言古体,以单行句为主,这里却有意运用了对仗,目的在于借助有典型特征的客观景物的对比,来渲染烘托出蜀中春色的独特之美。四海之内,春景无处不佳,然而蜀中之春却另有鲜妍动人之处。诗人抓住了四川西部颇多终年积雪的大雪山、而雪山之东为温热的盆地这一地理特征,以雪山之白来反衬春花之艳,从而将春景的奇特动人处鲜明地表现出来了。本来,唐诗中这种对比描写的春景,并不自隐峦始,如杜甫《绝句》就将蜀中“两个黄鹂鸣翠柳”的阳春烟景与“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奇特现象并存的情况表现在一个画面中。但相比起来,隐峦将“十里五里花”与“三峰两峰雪”组成一个对仗,这种对比就更集中、更强烈、更鲜明,从而就更有典型性了。
诗的后半部分,触景生情,向友人倾诉自己对于阔别十多年的庐山故居的无限惦念之情。这种感情的抒发分为两个层次,显得非常细致而委婉。五、六两句说: 你登上庐山以后,定然能够看到我的旧居,我轻易离开那个青松翠萝掩映的美丽环境不觉已经十多年了! 这两句感慨万端的话,表面上和诗的前半段没有关联,暗地里却是从那里引发出来的。异乡赏春,最易触发思归的念头,何况庐山本是海内第一流的风景名胜,观看蜀中美景,更会触动内心深处对庐山的渴念,正所谓“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也。但是眼下作者却因故不能实现还家之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去庐山游玩! 伤感之余,他只得托付别人代表自己去问候家山,于是而有此诗的末二句:“君行试到山前问,山鸟只今相忆无?”这里不说自己忆念山鸟,反而问山鸟还记不记得自己,意更婉转而悲切。这个无理而有情的发问,是非常符合这位久离家山之人的心理的: 阔别庐山十余载,时间太长了,自己心中虽然至今印记着庐山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可是庐山对于我这个迟迟不归的游子怕已生疏以至淡忘了吧?“相忆无”三字,情意绵绵,作者对庐山的万般痴念,俱已涵濡其中。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唐山水诗赏析
[2019-06-03]
-
杜甫《题张氏隐居》 - 唐山水诗赏析
[2019-06-03]
-
邵长蘅《雨后登惠山最高顶》 - 清、近代山水诗赏析
[2019-06-03]
-
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 -
[2019-06-03]
-
刘眘虚《阙题》 - 唐山水诗赏析
[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