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 唐·李白

2019-05-11 可可诗词网-山水风景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唐·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 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 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 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静如练, 令人长忆谢玄晖。

读完这一首诗,我们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个古代诗人的形象:他一个人在高楼上徘徊沉吟,夜已经很深了,四周又阒寂无声。凉风吹来,不禁有些寒意。只有那月光如水,伴陪着我们孤单的诗人。他在想些什么?原来他是在怀念南齐的大诗人谢脁啊!谢胱是有名的山水诗人,他写过一首《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诗,其中有两句确是佳句:“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现在,我们的诗人迈步在金陵城西楼上,向着吴越——长江下游望去,看到的是月色笼罩下的大江。大江这时显得很平静,月光把江面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在清清的月光里,可以看到白云和城墙在水中的倒影,随着水波的微漾,似乎是白云在摇动着城墙。在这宁静的夜晚,江面上没有了鸥鸟,没有了帆船,不是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绸一样吗?谢脁是在一个傍晚登上金陵西南的三山看长江的,所以他还看到“馀霞散成绮”;我们的诗人是在月下看长江的,他所得到的意境要比谢脁的更静,更幽美。这时候他徘徊着,一边体味着谢脁的名句,一边欣赏着眼前的佳景,不由得唱出了“令人长忆谢玄晖”的句子来!是啊,古往今来,真正能“相接”——精神上发生共鸣的人在李白眼中看来确实是很稀少的。难怪他要“月下沉吟久不归”了。

这首诗的关键在“澄江静如练”五个字上。在写“解道澄江静如练”之前,要真正描写出“澄江静如练”的意境来,才能说明自己是“解道”即“懂得”了,才能“古来相接”。为此,诗人在前五句里是着实花了一番功夫的。“夜”是“寂”的,又“凉风发”,望的时候又是“独”望,云在水中又是“摇”动的,再加上“白露”横江,都创造了静谧白净的气氛,为描写“澄江静如练”的意境从各个不同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在这样的秋夜独步西楼,来体会“澄江静如练”,当然是感触颇深的了。这样,后面的“解道”、“令人长忆”,才有坚实的基础。我们不禁要佩服诗人构思的巧妙和创造环境气氛的艺术功力来。姜夔说:“大凡诗自有气象、体面、血脉、韵度。气象欲其浑厚,其失也俗;体面欲其宏大,其失也狂;血脉欲其贯穿,其失也露;韵度欲其飘逸,其失也轻。”(《白石诗说》)细细体味,这首诗虽然气象浑厚、体面宏大上稍差一些,但血脉贯穿,韵度飘逸则是当之无愧的了。

这里再顺带说一说诗中所着力描写的月亮的问题。描写月亮,对创造“澄江静如练”的意境起了很大的作用。月亮之下,会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月色又给人一种清白的直感。“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就是从颜色上来极言其白的。唯其白,才能使人对大江产生“白练”的联想来。诗人在很多诗里写过月光。如《雨后望月》一首:“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其中“一条江练横”也是把“江”比作“练”的,这同样是诗人在月色中的感受。

《苕溪渔隐丛话》中记了这么一件事:“东坡《送人守嘉州》古诗,其中云‘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上两句全是李谪仙诗,故继之以‘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之句。此格本出于李谪仙,其诗云‘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还忆谢玄晖。’盖‘澄江静如练’即玄晖全句也。后人袭用此格,愈变愈工。”这里既可以看出李白对前代诗人的学习、景仰,又可以看出李白对后代诗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