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若耶溪·南朝梁·王籍
南朝梁·王籍
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梁代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夏日幽溪泛舟图。其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联,历来为人赞赏,至今仍为许多治诗学与美学的人称道。
第一、二句写诗人泛舟寻幽,溪中十分闲静。“何泛泛”三字写出小船随意漂流、动荡的样子,显出诗人心情之悠闲;“共悠悠”三字写出天空与水面都十分闲静的情趣。这一联总写溪上泛舟的感受。
第二、三句写夏日阴云生于远山,阳光在水面动荡的美景。舟傍山行,从舟上环看左右,叆叇的阴云从远处山间升起,缓缓飘浮;俯看水面,只见灿烂的阳光在水面上闪动,好象追逐着曲折回旋的水流。诗人巧妙地用了拟人化的动词“生”、“逐”,把云和光写得如同有了生命。这一联用云之浮、光之流写出环境的幽静,是以动写静。
第五、六两句用蝉噪、鸟鸣的声响衬托山林的幽静,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妙在何处呢?其一,它以局部的声响衬托大范围的幽静。蝉和鸟,不问其如何噪鸣,在广大幽深的山林里毕竟是少量的轻微的声响,打不破大范围的寂静,反而衬托得林逾静、山更幽。其中的艺术效果体现出少与多、弱与强的辩证关系,少与弱的存在反衬出多与强的力量。其二,它以短暂、间断的音响衬托出持续的、恒久的幽静。蝉与鸟,无论怎样噪鸣,总有间歇,不会长噪不止、长鸣不息,一阵阵噪过,两三声鸣后,山林仍归于寂静。人们听觉上暂留的声音此时就会衬托得环境格外静寂。这里体现了短与长的辩证关系,短暂的东西消失了,衬托得原有的事物格外弥久。
后代有许多诗人从深入的观察和艺术实践中悟出了王籍这一联名句的精妙。唐代王维的诗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表现夏日农田之幽静,体现出运用少与多、短与长对比的艺术辩证法的成功,一二只,乃至一行白鹭之飞翔,是以大片绿色的“漠漠水田”为背景的,三两声黄鹂之鸣啭是以蓊郁葱茏的“阴阴夏木”为环境的,因而显得很美、很静。唐代赵嘏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长安秋望》),写秋夜之静,也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着笔,也同样运用少与多、短与长的对比关系作衬托,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而王安石《钟山绝句》二首之一说:“一鸟不鸣山更幽。”就写得很死。山原是幽的,一鸟不鸣,怎会“更”幽呢?
诗的最后两句写自己触景生情,产生归隐之念。此诗是王籍任湘东王参军时所作。由于他久居下僚,对长年宦游早已厌倦,乃至感到悲苦,因而泛舟若耶溪之际,幽静、清新的景物引起他对纷乱、污浊的官场的厌倦和仰人鼻息生活的悲伤,动了弃官归隐之念,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唐山水诗赏析
[2019-06-03]
-
杜甫《题张氏隐居》 - 唐山水诗赏析
[2019-06-03]
-
邵长蘅《雨后登惠山最高顶》 - 清、近代山水诗赏析
[2019-06-03]
-
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 -
[2019-06-03]
-
刘眘虚《阙题》 - 唐山水诗赏析
[2019-06-03]